开发贷款“抬头”现象究竟给出了何种暗示?
房地产市场即将迎来黎明的曙光,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条已经改观?还是喧闹背后另外隐藏着不为人察觉的逻辑?
开发贷“春季攻势”能否持续,银行巨量资金投入风险能否有效控制?这都等待时间的检验。
久旱逢甘霖。近期,沪上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心情似乎很好,信心也开始提升。
“房市终会回暖,就算销售周期拉长,我们的优质楼盘最终会带来收益。”3月初,上海某房地产开发商一脸轻松地说,相比于一期楼盘的良好销售记录,该开发商于去年年中开出的二期楼盘至今为止销售未过半数。
与开发商信心满满相映成趣的是,沪上多家商业银行展开“春季攻势”,对优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贷款明显增加。
项目纷至沓来,应接不暇;“甚至出现了一天接待六个项目的情况。”3月中旬,沪上某上市银行对公房贷人士直言。而本报记者从上海多家大型银行信贷人士那里也听到相同的声音,这些银行的客户经理经常出没于项目现场,每次在电话那端的他们也是“行色匆匆”。
眼下,“更快、更大、更低”似乎成为开发商们的集体心声,也即更快的授信发放、更大的贷款规模以及更低的贷款利率,成为开发商选择贷款银行的主要标准,同时显示了其对资金的渴求程度。
其实,“开发商是急等着用贷款的,”前述上市银行对公房贷人士坦言。充沛的贷款资金来源、较低的贷款成本以及对市场的良好预期,这些因素均成为开发商申请银行贷款的动力。
监管部门也已觉察到开发贷款“抬头”的现象。
“自去年8月份以来,开发贷款持续减少,但今年1月份扭转了这一趋势,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的势头很快。”3月25日,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上海银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上海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含个贷)余额为6067亿元,比年初增加130亿元,其中,房产开发贷款增加99亿元,占全部新增商业性房地产贷款的75%。
阎庆民表示,由于1月份增势较快,2月份出现回落,房地产贷款余额环比增加2.5亿元,其中,房产开发贷款余额环比减少3亿元左右;今年1-2月份,房产开发贷款增长约95亿元,在全部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中的比例超过70%,而且在这些开发贷款中,土地储备贷款占比较小(2月末约为22%),主要是房地产项目开发贷款。
不仅仅是上海,在东部省份的一些地级市、中部省份安徽等地,房地产开发贷款也出现较快增长。
今年前两个月,“工行、建行安徽省分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同比增幅都在100%左右,其中,建行安徽分行由于去年同期增长较少,今年的开发贷款增幅还超过了工行。”3月24日,安徽某国有银行资深房贷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在政策面,3月23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第六条指出,“落实好房地产信贷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