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商通 黔商通 = 建网站 + 送推广 + 促转化 | | 手机浏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不锈钢 » 正文

千年不腐 光可鉴人的汉代“水银沁”铜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04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603
      汉代,曾经出现过一种神奇的青铜镜。这种青铜镜又叫“水银沁”铜镜,传说它能够千年不腐,其它铜镜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已被腐蚀,而唯独水银沁铜镜仍然光亮如新,光可照人。

  这种青铜镜的奥秘到底在哪里呢,北京房山区的王德龙,为记者讲述了水银沁铜镜是如何做到千年不腐的:“古代为了防腐和防盗,往墓地里面倒些水银,水银和埋的东西,如玉器、铜器发生化学反应以后,在铜表面或玉的表面形成一种氧化物,叫水银沁。”

  王德龙的说法是不是“水银沁”铜镜千年不朽的真正答案呢?真正的水银沁铜镜到底什么样?为了得到最终的答案,我们的记者走访了上海博物馆,那里收藏着汉代的“水银沁”铜镜实物。经过多方申请,上海博物馆同意,让我们近距离拍摄目前尚未展出的部分汉代水银沁铜镜。随着上海博物馆巨大地下库房大门的打开,汉代水银沁铜镜的庐山真面目,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真正的水银沁铜镜镜面,看起来很像现代的不锈钢钢材,光亮而平滑。很难想像这是两千年前就以铸造出炉的青铜镜。那么,既然是青铜镜,怎么没有任何青铜的颜色,反而有现代不锈钢一样的银白色呢?

  1986年,上海博物馆开始组织力量破解水银沁铜镜的奥秘,从一块东汉水银沁铜镜残片入手,对这个残片进行表面成份的分析,结构分析,按照查找的历史文献的记载,最终复原了水银沁铜镜。其实,它与水银无关,之所以叫水银沁铜镜,是因为它表面看前来像是用水银侵染过,而它真正的奥秘,也就在表面的这层银白色的物质中。

  上海博物馆文物与考古科学实验室主任吴来明介绍说,水银沁铜镜的特点是表面这层银白色的不锈的一层。这是含锡量很高的富锡层,厚度不厚,按现在的计量来说只有几百个纳米,在富锡层表面,发现有一层很致密的非金态的二氧化锡薄膜。

  这种非金态的二氧化锡薄膜,是一层具有高致密性的特殊薄膜,因此才使得铜镜千年不锈,只要这层富锡层,和二氧化锡的非金态膜不破坏,铜镜内部的金属就不会遭到氧化,也就可以长时间保持完好。但是古人是如何把如此薄的防腐层,涂在铜镜表面的呢?一段古文的记载提醒了研究人员。

  在古文献当中,有一些记载,叫做“粉以玄锡,磨以白毡”。这段记录的意思是说,用粉沫配合白色的毡子在铜镜上打磨,在古代的传说中也有磨镜药的说法,所谓磨镜药就是专门用来打磨铜镜,使铜镜更加光亮的特殊药粉。因此,水银沁铜镜很可能就是磨镜药的产物。顺着这个思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再加上对古代铜镜实物的检测研究,传说中的磨镜药,终于配置了出来。那么磨镜药又是怎样配置出来的呢?

  吴来明说,这种磨镜药主要是以锡为主,加上贡、矾、明矾、枯矾、鹿角灰。把这种含锡的磨镜药放到毛毡上,把铜镜在这上面反复的磨,使得锡渗入到铜镜的表面,渗进去的锡在表面形成一层富锡层,这个富锡层又在空气当中氧化,在表面最终形成一层二氧化锡的非金态薄膜。

  那么磨镜药到底什么样?为了一探究竟,我们请吴主任找来了一些配好的磨镜药,眼前的这些灰色的物质,就是古人用来制作水银沁铜镜的关键材料——磨镜药。随后,吴主任又为我们现场演示了水银沁铜镜的制作过程,千年的谜团就此解开。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万盟汇 | 花果山农业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黔商通企业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1300000号-4
免费服务电话:0851-000000   
地址:广州白云区新民大厦211 投诉咨询:1399999999
版权所有:广州州万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5
粤ICP备00001685号-2

粤工网安备 430115020017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