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工业生产增长放缓,增速回落,经济下行走势明显。山西省冶金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和全国冶金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基本一样,2008年呈现出“上半年一路走高,下半年高台跳水”的局面,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2009年2月,国家适时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国十条”中,有关钢铁业的规划让很多钢铁企业看到了未来的曙光。而今,山西正在结合自身实际,勾勒新的发展蓝图。山西钢铁行业协会秘书长祝峰亮告诉本报记者,一旦这个规划正式通过,那么山西钢铁业将面临重新洗牌。 资源丰富:奠定竞争优势 山西有着良好的支撑钢铁工业发展的资源、能源和人才优势,全省煤炭保有量2600多亿吨,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年产煤炭4亿多吨,居全国之首。铁矿保有储量38亿吨,居全国第4位。年产焦炭9000多万吨,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 然而这么多年来,山西钢铁工业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竞争力不强。到目前,山西仍有200多家钢铁企业,规模在100万吨以上的13家,其中200万吨以上的5家,而小型铁厂更多,这些企业分散在山西7市60多个县(市、区)。 “在相对情况下,虽然山西占尽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和能源优势,但比起别的省份,山西发展仍然很慢。”祝峰亮说,但这些钢铁企业在山西经济发展中也曾立下汗马功劳,山西工业经济的总值中,山西冶金工业占有1/4的比例,而在冶金工业中,钢铁独占全省的25%左右。 艰苦奋斗:钢铁由弱到强 改革开放的30年中,山西钢铁行业经历了由弱到强的艰苦奋斗历程,这一点,作为山西钢铁工业的领军企业,太钢最有发言权。太钢由一个初具百万吨规模的特殊钢厂跨入千万吨级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并发展为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几个时代里,经过人事制度改革、体制改革、股份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太钢得以重新崛起,不仅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供应 | 求购 | 公司 | 品牌 | 专题 | 资讯 | 物流 | 专业市场 | 招商加盟 | 人才招聘 | 分类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