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天津成全国重要航空航天产业基地
随着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新一代运载火箭、卫星、空间站等一批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航空航天项目两年多时间先后落户本市,本市航空航天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成为全国重要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预计到2011年,航空航天产业将形成400亿元的规模。
项目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2007年,随着空客A320总装基地和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本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拉开了序幕。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本市高起点、高水平地制定了航空航天产业规划,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空间布局,在滨海新区打造航空航天产业基地。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围绕构建产业链,形成产业聚集,市经委、国防科工办、保税区、开发区、高新区落实“五紧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三大国内航空航天巨头,主动出击,多次走访,高层推动,重点跟进,相继成功引进了无人机、直升机、卫星、空间站等一批高水平的研发和产业化基地项目,总投资达200多亿元。同时,集中全市力量,创造条件,全力支持项目加快建设,确保早投产、早见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由空中客车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保税区共同投资的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项目2007年5月开工建设,2008年8月开始首架飞机总装,目前,第7架A320正在组装,首架5月试飞,6月交付使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投资45亿元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于2007年10月开工建设。第一代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后,将具备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14吨,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25吨,可以完成近地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空间站和月球探测器等各类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将满足我国未来30至50年发展空间技术及和平利用空间的需要。
今晚报:滨海新区构筑“大交通”
记者从滨海新区获悉,为了进一步促进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以及外省市之间的便捷交通联络,根据《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三年规划》,滨海新区将在未来三年内实施177项重大工程,将围绕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加快提升海空两港功能,打通区域铁路、公路大通道,完善道路网络主骨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强化内外交通、多方式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构筑通达腹地、高效便捷、衔接精密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公路方面,今年,滨海新区将全线开工北起河北涧河、南接河北黄骅的海滨大道,尽快形成环渤海沿海大通道。另外,还将实施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滨高速公路拓宽改造,加快推进已开工的国道112线、津宁高速、津港高速等项目,强化与区域腹地的联系,形成10条对外运输通道,进一步增强滨海新区对外服务辐射功能。到2010年,新区新增次干道以上道路395公里,道路总长达1136公里,道路网密度达到3.7公里/平方公里,快速路密度为0.59公里/平方公里。届时,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之间的出行时间可缩短至45分钟,新区各功能区与核心区之间实现30分钟通达。
在铁路方面,滨海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站于家堡站已在加紧建设中,该项目预计2011年完工,总投资约120亿元。已开工建设了多条通往周边的铁路,津秦铁路客运专线2012年完工后可实现滨海新区与秦皇岛1小时通达。同时,这条铁路北连秦沈客运专线,西连京津城际铁路,南接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可以形成贯通东北与华北、华东、中南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极大促进滨海新区与内陆腹地的联系。
在海空港方面,滨海新区将重点建设码头、航道和机场第二跑道、航站楼,全面提升海空两港的设施规模和水平,使海港集装箱与空港旅客年吞吐量到2011年分别超过1200万标准箱与800万人次。
渤海早报:天津2011年前打造2个工业游聚集区4条精品线路
记者昨日从市旅游局了解到,为拉动旅游经济发展,今后几年,本市将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产业。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和现代制造业中心城市,到2011年,将培育40家“天津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将天津工业旅游打造成全国知名旅游品牌。
据了解,为进一步整合天津旅游资源,开发本市工业旅游项目,在2011年前,市旅游局将联合市经委培育40家“天津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在空港物流加工区、泰达开发区、华苑产业园区、北辰开发区等本市多个拥有众多先进制造企业的经济开发区中选择两个作为工业旅游聚集区。另外,还将根据塘沽、大港、西青、津南等路线以及钢铁、冶金、制药等工业类别打造4条本市工业旅游精品线。另外,本市旅游部门还将以天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为核心,以拥有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为重点,打造酒类、汽车、保健品、轻纺、冶金等8大系列工业旅游产品。
据了解,目前本市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