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当公交
一大早,贵阳实验三中门口就热闹起来,三轮车驾驶员们在不停地吆喝着拉客,对于他们来说忙碌的一天开始了。可能是早高峰,这些三轮车的生意挺红火,记者数了一下,在实验三中往公安厅之间的路上,短短一分钟的时间,就有五六辆三轮车来来往往,非常繁忙。
这些载客的三轮车都很简陋,车厢里摆上两排木板,上面包了一些破布之类的东西,就成了乘客的座椅。而车顶系着的一排绳索,就是乘客乘车时的拉手。每辆三轮车都有一个驾驶员和一个售票员,准确地说应该是押车员,而这些押车员绝大多数都是妇女。
乘客少的时候,押车员就同大伙挤着坐在车厢内,要是人多的时候,押车员干脆双脚踩在一小块焊接在车厢外的铁架子上,一只手拉着车厢上的绳索。而这些押车的妇女之中,不少都抱着或者是背着小孩子。看了不禁让人直冒冷汗。
下午六点左右,正值下班高峰期,东山上的三轮车也迎来了一天之中的黄金时间,东山扶风路附近停满了拉客的三轮车,显得特别混乱,不少三轮车甚至停在了路中间,严重影响了其他车辆的通行。
记者了解到,这些三轮车还分线路,有的到实验三中,有的到仙鹤路、西瓜村,有的到王家桥一带。而票价都是一样的,一块钱一个人。
便捷下隐藏着的危险
随后,记者以问路为由,接近了一位正在三轮车旁拉客的大姐。“这个比公交车快得多,又有座位,而且直接到终点。”见记者有些犹豫,拉客的大姐开始极力劝说记者。当记者答应乘坐三轮车后,拉客的大姐把记者带到了驾驶室前。巴掌大一点的驾驶室,除了驾驶员之外,还要乘坐两名乘客,从这位大姐的语气里,记者感受到这两个位置算是甲座了。
记者观察发现,别看这车小,但在押车员的巧妙安排下,这些三轮车的潜能被充分利用了,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在这里这些三轮车乘坐14人属于正常情况,在人多的时候,车厢里甚至能坐十六七个人,驾驶室里坐3个,驾驶室外面两边各站一人,加上站在车厢外面的押车员,一个小小的三轮车能装二十二三个人,比一辆普通中巴车拉的人都多。而在众多的乘客中,有六七十岁的老人,有几岁的小孩。车在路上行驶起来,摇摇晃晃,看着让人十分担心。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东山有44路、11路、6路等多条线路公交车。但由于等候公交车需要一定的时间,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即使等到车,也很难挤上去,因此很多人只能无奈地选择乘坐三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