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开始,“省钱”和“危机”联系在了一起。金融危机的骤然爆发让人们领略到钱袋收紧的滋味,不能多赚,因此要多省。一年时间过去了,一切似乎变得风平浪静起来。没有“危机”,我们还需要“省钱”吗?
从“月光族”到“省钱教母”
娜塔莉•麦克尼尔,一位美国的“省钱达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并不是一个节俭的人。“经常花100美元去参加一次派对;或者为了剪一次头发而支付75美元;两周要做一次指甲护理;因为不会做饭,几乎每天都去饭店享用晚餐。”她这样描述自己曾经的生活方式。
促使她成为“省钱达人”的原因,并非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而是她自己的经济危机。娜塔莉的生活不仅“月光”,而且背上了债务,她的收入根本无法负担自己的生活方式。2008年2月开始,娜塔莉决定告别以往的生活方式,“戒掉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她还在网站上开辟了一个博客,命名为“省钱达人日志”。
娜塔莉最初只想尝试一个月,她把这个月叫做“节俭月”,“节俭月”结束时,她欣喜地发现自己节约了400美元的花销。同时,这样的生活并非想象中那么困难。“用节俭的方式享受生活。”娜塔莉把这句话作为“省钱达人”的口号,也放在了自己博客页面的顶端。
如果没有金融危机的发生,娜塔莉和她的博客未必受到这么大的关注。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需要收紧开支的人发现,娜塔莉的省钱生活正是危机到来时最需要的东西,她被称作了“省钱教母”,在《纽约时报》评选出的“年度关键词”中,“省钱达人”也成为了大热门。
一年过去了,很多人开始问:“没有危机,我们还需要省钱吗?”陷入省钱生活的娜塔莉说: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不管有没有危机,我们都需要它。
堵住财务小漏洞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就说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短短十个字就概括出了省钱的不易。一旦习惯了某种生活的方式,想要变身为“节俭”,并不是一件容易达成的事情。相信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这也正是很多“月光族”一边反省,一边难以自拔的原因,因为生活的惯性难以克服。
其实,很多人在考虑“省钱”的时候,都喜欢采用的是大幅裁减开销的方式,例如杜绝自己热衷的娱乐、与高消费绝缘,听起来这些方案非常可行,如果照章操作的话,肯定能够达到省钱的目的。但是事实上,这些方案往往并不奏效,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是那么地难以忍受。更加糟糕的是,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煎熬”之后,我们的花销还会产生报复性的反弹。不得不说,这样的省钱计划带来的后果,比不省钱还要糟糕。
省钱更关键的是在微处,一些小小的改变,从根本上说,对我们的生活品质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是这些生活的“针头线脑”却无时无刻不在缩减着我们的开支。
娜塔莉就为我们制造了一个“美国范本”。比如她提倡自己煮咖啡,不再去星巴克买拿铁;比如使用饮水机,而不是瓶装水;比如将热水器温度由60度调到40度……
在接下来的文章里,你可以看到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一些类似的小漏洞,只要你愿意做一些细微的调整,这些小缺漏就可以化身为存单上的数字,“华丽丽”地计入我们的资产中。尽管这些调整带来的改变看起来是那么地微不足道,有时候不过是一瓶饮料、一趟出租车的钱,但是点点滴滴积攒起来,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一个月竟可以帮助我们省下1000元,甚至1000元以上。
既节省开支又享受生活
探访一下我们的主角:林先生一家。林先生一家的生活图谱可以参照上海市众多的中产收入家庭。每个月,林先生一家依靠夫妻两人的工薪收入生活。林先生是一位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每天开车从浦西赶到浦东上班。林太太在一家民营企业担任行政管理,他们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林太太一直希望的是,能够降低一部分生活的开销。两人每月的收入接近16000元,供房贷、养车、女儿的教育、日常的生活花销,加上林先生每个月定期的4000元基金(资讯论坛净值)投资后,很少再有结余。“在主妇的眼里,总是希望钱多一点,再多一点。”可是林太太也不想因此牺牲生活的品质,“总不能为钱所累。”
可是仔细梳理一下林先生一家的财务生活,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花销中有足够的改善空间。这些改善并非那些让人沮丧的“抠门秘笈”,它们贯穿于林先生一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生活、上下班交通、娱乐休闲,甚至是他们的投资,通过一些消费行为的改进、方式的调整,每个月就可以省下1000元以上的支出,事实上,我们计算的数字是1310元。更重要的是,这些支出的节省并没有影响到林先生一家既有的生活质量。

也许你的财务状况与林先生一家有一定的差异,1000元这个数字对你来说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其实,这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在你的财务中肯定也存在着可以弥补的小缺漏,补上它,让它成为你存款中新的增量,才是根本。
还有一点便是,保证节省出来的1000元,或许少一些,或许多一些,到达你的账户,而不是花在了其它的地方。否则,我们的补漏计划便毫无意义。建议的方式是每个月可以事先将这笔钱转入投资或是储蓄账户中,让它变成真实的数字。
尽管从林先生的案例中,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既省钱又享受生活的操作方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要想成为一名“省钱达人”,还必须与自己的生活惯性做斗争。有时候稍微一偷懒、一懈怠,金钱便会从我们的指缝间流失。
计划性并非要你把自己的生活计划地“水泄不通”,太过周密的计划往往让我们身心疲惫,无从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但是适当的计划,可以带来想象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购物之前,计划一下自己所需要的清单,其实只需要5分钟的时间,但清单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无谓的浪费。又如家庭的旅行计划,及早制定和临时决定至少能够带来10%的折扣,既然都是要做的事情,为什么不能提早进行安排规划呢?
耐性为了抓住消费环节中的“时差”,付出一些耐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耐心等上一两个月,换季折扣时就可以以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商品,账户上的数字便是对耐心最好的回报。对于时尚女士们来说,做到这一点或许有点困难,但是别忘了,商场永远比我们提前半个季度开始新品的展示,打折也同样如此。
学习性乐见新生事物,用新产品、新渠道来代替传统方式,也是省钱的一种途径。以投资来看,网银、手机银行(资讯论坛产品)渠道就比传统的柜面模式降低了50%以上的手续费。以通信为例,采用网上通话、飞信等新生事物,就可节省出一笔通讯开销。新涌现的折扣网、廉价机票网更是为我们节省大宗支出提供了途径。最关键的是,乐于学习使用这些新产品、新技术、新平台,那才是真正的“达人”。
每月千元是如何省出来的
文前提要:小康三口之家,每月省出1000元,这可能吗?当然可能。不过,要论证这一结果,我们还是用数字来说话,以林先生一家为例,从日常生活、交通成本、娱乐休闲和居家金融等四个方面来看看,这省钱秘笈是如何实现的。
日常生活节省开支544元/月
支招一:缩减超市花销
从西方引进的超市购物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购物方式,大卖场中玲琅满目的商品基本能够满足我们各式各样的需求,不过,这样的购物环境很可能造成冲动型消费,细数之下,每月不必要的开支可能不少吧。
那么,如何才能缩减这部分的生活开支呢?
1、减少购物次数和时间,列明购物清单
节省开支:100元/月
林先生和太太一般每周都会去超市购物一次,一转就是2、3个小时,因为有自备车,家里又住电梯房,所以买再多东西都不用担心,也正因为这样,他们常常购买一些并不急需或只是觉得新鲜好玩的东西。每月超市购物大概需要花费他们500元。
建议林先生和太太降低购物频率或缩减时间,在出门前对家中存货做个清点,列明购物清单,这样就能有效减少冲动消费的发生概率,相信每月省下20%并不难。
美国一份消费者调查显示,购物次数越多,越有可能做出冲动购物的举动,因为你会看到更多具有诱惑力的商品。“回家后看看已经买了的东西,会发现近乎一半是计划外的,有些甚至还没用就后悔了。”这样的感受想必很多家庭都有。因此,尽量减少购物的次数,并控制购物的时间是有效的做法,“如果我在超市关门前赶着买好第二天需要的牛奶、点心,就没有功夫闲逛买别的东西了。”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呢?
为了防止冲动消费,我们还可以借助“购物清单”。在出门购物前先查看家中必须添置些什么,这样既可以避免该买的没买,也可以防止不该买的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