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商通 黔商通 = 建网站 + 送推广 + 促转化 | | 手机浏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招标信息 » 工程招标 » 正文

“低碳生活”融入贵阳百姓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25 作者:gzsqwcom   浏览次数:895
本报讯 (陈 嫱 李黔渝)早晨8点,贵州贵阳市振华小区居民许登群拎着红、黑两种颜色塑料袋来到小区门口,在一台称重机前扫描垃圾

 本报讯 (陈 嫱 李黔渝)早晨8点,贵州贵阳市振华小区居民许登群拎着红、黑两种颜色塑料袋来到小区门口,在一台“称重机”前扫描垃圾袋掂重后,将其投入旁边同色垃圾箱内。同时,她的积分卡里有了相应“收入”。

    “红袋装瓜皮、果核等餐厨垃圾,黑袋装陶瓷等不可回收垃圾,家里还有绿袋子,用来装纸、玻璃、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今年67岁的许登群对“区别对待”垃圾早已习以为常。而这台特殊的“称重机”是由贵阳高远收废网开发的数字垃圾箱移动终端。

    据贵阳高远收废网负责人兰亚军介绍,通过扫描袋上条形码,会员卡号、何种垃圾、交投重量、投放时间等信息,会自动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联网,并兑换成相应积分划入市民的卡里。积分既可兑换绿色蔬菜、有机肥,还能在指定商家购物时抵扣现金,或享受打折优惠。而餐厨垃圾则可以处理成有机肥,用来种有机蔬菜,形成“绿色循环”产业链。

    据贵阳高远收废网调查,在有84户居民的振华小区,1年产生17吨垃圾,其中餐厨垃圾占70%以上,可通过后期加工成有机肥。初步测算,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后,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吨。

    “刚开始觉得有点麻烦,其实无非是多了几个垃圾桶,分类简单,卫生又环保。”许登群说,她前几天还用积分兑换过绿色蔬菜。

    如今,像许登群一样,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追寻低碳生活。在贵阳市首个低碳社区碧海人家,通过将景观灯改造成太阳能灯,使用电管家、节水阀对小区住户进行节能减排改造,推行分类回收垃圾、绿色回收废电池等措施,试点首年减少碳排放170多吨。

    贵阳市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地区,“低碳生活”的理念正由城市加速向农村延伸,“绿色能源”正在点亮偏远山村。从2000年起,贵阳市将农村生态能源建设作为探索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核心项目,目前已建成20多万口沼气池,覆盖人口近百万人,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近百万吨。2009年,贵阳市摆贡村作为“千村计划”第一村启动了一项节能减排工程,村里安装了10台LED路灯,结束了困扰村民的夜间道路照明困扰。

    贵州省提出,今后将以贵阳为基础,在全省积极开展低碳城市、低碳产业试验园、低碳社区、低碳商业、低碳产品试点,进一步引导居民接受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此外,还将研究制定支持试点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产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形成支持试验试点的整体合力,让“低碳生活”进一步融入寻常百姓家。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万盟汇 | 花果山农业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黔商通企业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1300000号-4
免费服务电话:0851-000000   
地址:广州白云区新民大厦211 投诉咨询:1399999999
版权所有:广州州万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5
粤ICP备00001685号-2

粤工网安备 430115020017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