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4小时,我已深深爱上贵州”
——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首场媒体见面会速记
“不到24小时,我已深深爱上贵州!”这是7月20日下午,出席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面对众多媒体记者发出的由衷感慨。
在半个小时的媒体见面会上,他聊起贵州印象赞不绝口,介绍企业发展娓娓道来,畅谈投资贵州信心满怀。
爱上贵州:衣领测出优质环境
第一次踏上中国西部省会城市贵阳,这里爽爽的气候、秀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迅速洗去了郭台铭从美国硅谷“飞”来16个小时的疲惫劳累。
“今早起来,本犹豫是否换件衬衣出席开幕式,但我最终没换,继续穿昨天这件。”郭台铭笑着说,测试生态环境不需要精密仪器,就让两天不换的衬衣衣领成为亲身体验的最好证明。
媒体见面会前,刚结束对贵安新区和贵阳高新区实地考察后,郭台铭便到洗手间仔细检查衣领,“和新洗过的一模一样。”他边说边拉开自己的衣领给媒体记者们“现场展示”。
“贵州真是‘中国一宝贝’!”郭台铭大赞明朝刘伯温500年前对贵州后发优势的预见,并总结了自己对“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中“醉”的三解:美酒醉人,山水醉人、民风醉人。
郭台铭说,曾听人推荐一定要到贵州,你会喜欢并爱上她,因为贵州与你想象的不一样。“来到这里不到24小时,我已深深爱上她,爱她对自然的尊重、顺应、保护,更爱她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环境。”
投资贵州:第四代富士康贵阳启航
回顾企业发展历程,郭台铭谈到,第一代“富士康”诞生于深圳,为当地GDP作出贡献,但当时对环保关注不够;第二代“富士康”落地环境优美的烟台,企业更加重视环保,尽量做到不污染海洋资源;第三代富士康走进天津后,积极发展像云端网络等高端产业,硬件生产只占小部分,软件技术占主流。如今,全世界60%的云端系统都是出自富士康的设计、工艺和制造。
郭台铭说,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五大城市新区之一,贵安新区是富士康的投资重点。特别是经过实地考察,领略了当地的好山好水,看到了一块发展产业的神圣宝地。在参观了贵安新区生态与产业建设环境后,他仿佛看到富士康的下一代科技制造园区的雏形又已然成型。
“此次年会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再次鼓舞我们,必须在不能破坏宜居生态文明城市的基础上做工业投资。”郭台铭强调,第四代富士康在贵州贵阳贵安新区的投资,绝对不会是低端的制造基地,而将走产业研发、软件研发、云端网络等高端发展路径,要把所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精神融入到在贵州的整个投资中。
牵手贵州:让绿色与科技共赢
贵州有生态绿、富士康有高科技,两相结合,必将共启美好未来。
“在贵州的好山好水,一定要搞环保产业。要让环保技术一次到位,把最高科技的产业安置到这片充满好山好水宜居的土地上。”郭台铭以手机、电视机、平板电脑等生产中会用到的生产工艺举例再次强调,富士康绝对不会把带有污染性的工艺搬到贵州,而将把最新研发出的创新环保的组装技术,使用特殊精密模具,让没有废水废气排放的环保工艺引入贵州。
与此同时,郭台铭非常看好富士康在贵州发展所需要的人力支撑。他说,富士康在大陆有100多万名员工,特别是在深圳、重庆、成都有很多贵州人为富士康工作。富士康将充分利用贵州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同时吸引在外工作的贵州人回贵州就业。
“从贵安新区的建设上。我看到贵州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不能用简单的劳动力数量来衡量,而要看到是几万个头脑和智慧在工作。”
郭台铭说,富士康将用最新的工厂、最新的研发基地、最新的生产工艺助力贵州发展,同时也需要发挥贵州人的智力和想象力,以及大量贵州在省外有经验的劳动力回到家乡共同建设贵州。
郭台铭最后再次强调说,“我们的产品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但制造工艺以及对环保尊重的程度一定会是最先进的!”这是对绿色贵州的承诺,对美丽中国的承诺,也是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