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商通 黔商通 = 建网站 + 送推广 + 促转化 | | 手机浏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招标信息 » 正文

刘中顺:“常回家看看”是子女的责任更是父母的期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02 作者:gzsqwcom   浏览次数:432
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正式施行:家庭成员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人分开居住的,应经常看

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正式施行:家庭成员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人分开居住的,应经常看望或问候;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遗弃老人,禁止对老人实施家庭暴力。许多媒体在报道这条消息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明日起,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将属违法”的标题,并呼吁“各位,有时间就常回家看看爸妈吧”。(7月1日 新华网)
  “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领着孩子 常回家看看”。在200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常回家看看》瞬间唱红了大江南北,红的不仅是歌星陈红,而是歌词的意识唱出了普天下父母的心声,更唱出了儿女与父母的现实写照。在这首歌的背后,许多子女为此深感内疚。如今,国家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新法规定,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国家立法将子女“常回家看看”作为一个硬性规定列入法规,迫使儿女传承中华民族美德,用法律的手段孝敬关爱老人。
  放下借口不抱怨,常回家看看。“德以孝为先”,作为传统道德“百善之先”的“孝”在逐步淡化,常常以“忙”为借口在电话里诉苦抱怨,有些“手头紧”或没有时间为理由。当然,因为现代化、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流动正在迅速抽走农耕社会“四世同堂”下敬孝,致使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为主的“386199”部队越来越多。甚至“多年春节未曾回家”,以至于有老人不得不发工资请子女回家。但平心而论,人们的上述抱怨、诉苦、争论并非空穴来风、矫作姿态。但如果我们能有老人对子女的一半思念回馈他们,那么这些困难还能阻挡我们回家的脚步吗?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们是否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与客户应酬、与朋友狂欢以及个人的消遣娱乐上了,而这些时间原本可以用来回家看看的而怕回家与父母团聚。作儿女是否明白“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 ”的不尽的思盼,而他们图的是“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所以,放下借口莫抱怨,“带上笑容 ,带上祝福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创造条件圆期盼,常回家看看。有句俗话说的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确天下只有父母对儿女是真心的,而儿女对父母就只有自己最清楚了。中国父母向来是最体谅子女的,即便子女不常回家看看,父母也大多以一句 “工作要紧”而不会撕破脸皮;也确有多数时候子女并不是不想常回家看看老人,而是根本抽不出时间回家。因而依人之常情,很少会有父母因为子女不回家看看而将子女告上法庭的,儿女们有出息有成就,他们为你骄傲自豪,即或是犯了错误,他们原谅,还尽其所能的帮助你。但子女在外,父母更多的是思念与期盼,为子女工作、生活,更多的是时常翘首企盼与不尽的牵挂。他们希望儿女们“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更乐意“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为了养育我们的父母,任何作一个作儿女的一定要创造回家的条件,多给父母一些心灵上、生活上的关爱,圆他们对儿女们的挂念与期盼,更多的让他们笑口常开。“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常回家看看”吧!
  现在虽然“常回家看看”作为列入硬性法规,对于在一起的父母子女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而对于常年在外,不能常回家的一般都是在异地工作的群体,因此,法律还需要帮助这些群体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就是口惠而实不至,不可行的“常回家看看”入法,容易变成一纸空文,影响法律的权威性。
  希望大家记住:“常回家看看”永远是子女的责任更是普天下父母的期盼,永远记住“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福,陪同爱人 ,常回家看看”!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中顺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万盟汇 | 花果山农业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黔商通企业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1300000号-4
免费服务电话:0851-000000   
地址:广州白云区新民大厦211 投诉咨询:1399999999
版权所有:广州州万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5
粤ICP备00001685号-2

粤工网安备 430115020017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