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商通 黔商通 = 建网站 + 送推广 + 促转化 | | 手机浏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股市 » 正文

苏渝:让中产阶层被冷冻的资产“解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2-23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129
       假如你在炒股,你可以不知道巴菲持,但不可以不知道凯恩斯。1936年面世的《就业、利息及货币通论》,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当前中国政府正在推行的大手笔经济刺激政策,正是“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应用,也是中国股市率先突围的最核心的动力。

  当下,从共和国总理到全国人民无不在关心中国股市。周二、周三两则谣言引发股市暴跌,一则是银监会在清查央行票据流入股市;另一则是人民币将贬值至7以下。周四,银监会出来辟

谣称并未查央行票据流入股市;国家发改委发布澄清声明:“贬值的报道纯属捏造”。不难看出各级官员对股市的呵护。

  股市和个股涨多了回调是正常的,但回调不会改变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提振中国经济无非两大要素:一是加大投资规模,二是拉动内需消费。4万亿投资规模和提振十大产业复苏打响了投资的第一枪。那么,拉动内需的第二枪是什么呢?那就是股市的恢复性上涨。

  首先,股市不涨,消费的中坚群体中产阶级资产被冷冻,拉动内需就是一句空话。如果说华盛顿为美国缔造了最现代的民主政体的话,那么亨利·福特,他一手缔造了美国的中产阶层就是更大的进步,正是中产阶层造就了美国经济的崛起。改革开放,诞生了中国的中产阶层。摇篮中的中产阶层又面临着成长的烦恼,股市的颓败使他们营养不良。真实数据揭示:2007年新开户的一亿股民,有一半正是中国新生的中产阶层代表,他们是城市的中小企业主和白领高薪阶层,手中持有大量现金,有房有车,但不谙理财之道,在牛市的诱导中把资产投入了股市或购买了各类基金。一年时间,大盘从6100点沦落到1600多点,让他们体验了从天堂到地狱的梦魇。由牛转熊的股市导致市值20万亿蒸发。按每个有效账户算损失了38万。也就是说,一场股灾,把中国刚刚崛起的中产阶层全线套牢彻底冷冻了。国内一家财经网站联合国内最专业调查机构新华信集团发起《中国散户报告》系列调查,披露出如下数据:你用于炒股的资金规模有多大?20万以上的占了41.57%;你投入股市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什么?多年储蓄占了76.41%;你目前投入股市的资金占财产的比例有多大?占70%-61.75%;你目前炒股的收益如何?亏损50%-80%占了52.71%;你的生活水平受股市下跌影响有多大?生活水平明显下降,节衣缩食减少娱乐活动占了59.69%。通过这些调查不难解读出中产阶层受伤最重。某著名国际投行通过调查测算出:股市70%的跌幅使投资者损失了相当于年收入83%的财富,降低了城镇居民消费4.6个百分点,被股市消灭的城市中产阶层财富是最有消费能力的社会中坚群体。倘若中产阶层资产被冷冻,不能买车、买房,买奢侈日用品,难道靠农民、农民工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温饱型消费能拉动内需吗?按股市值蒸发了20万亿算,假如中产阶层其中有20%能转化为社会的购买力,就能占2007年GDP总量的15%。因而,拉动内需,让中产阶层被冷冻的资产复活,就必须让股市“涨”声响起来!

  其次,股市不涨,股市直接融资功能难以恢复。4万亿投资规模很大,但是间接投资,是恢复经济的“一个轮子”;而另一个直接融资的“轮子”因股市硬着陆而爆了“胎”。股市暴跌,使资本市场的所有功能丧失殆尽,股市的经济晴雨表也严重失准。包括中国建筑,光大证券的33家已过会公司发不出股票,213家已确定了增发价的待增发公司跌破了拟定增发价,96%的新股跌破了发行价,而已经增发的公司几乎无一例外的跌破了增发价。再融资难,不仅导致一些上市公司资金断裂,实体经济业绩下滑,还造成大股东“不能融资就减持大非套现”,越跌越卖,形成虚拟资本转化不了实体资本,实体资本又套现虚拟资本的恶性循环。

  在全球经济危机“包围圈”势态下,我国经济要用扩大内需来突出重围,就必须补好直接融资这个“胎”。在非常时期通过更快,更重,更有效的措施来恢复股市的活力。恢复股市的赚钱效应,“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而不是“蒸发居民财产性收入”,让居民有钱消费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要让股市走出低迷,信心的恢复是重中之重。要叫醒全体股民,恢复市场信心,打出股市压抑已久的“透气的洞”,就必须理顺产业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关系,拿出实质性根本解决大小非问题的方案,鼓励各类长线资金入市,改变新股发行制度和现有基金无论盈亏都提管理费的弊端。扎扎实实搞好上市公司质量,落实再融资必须同分红挂钩的新政,加大对投资者的回报,推出创业板和股指期货,让股市恢复融资和经济晴雨表功能!

(苏渝,重庆福洋投资管理公司副总经理,财经作家)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万盟汇 | 花果山农业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黔商通企业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1300000号-4
免费服务电话:0851-000000   
地址:广州白云区新民大厦211 投诉咨询:1399999999
版权所有:广州州万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5
粤ICP备00001685号-2

粤工网安备 430115020017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