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2008年11月份,因政策刺激和一些开发商因销售回款压力而加大降价促销力度等因素作用,一些地区出现了短期交易增长的局面。只由现实房价依然过高,多数消费者继续观望。进入2009年后,持续低迷的市场走势,并未得到扭转。 2008年11月份,因政策刺激和一些开发商因销售回款压力而加大降价促销力度等因素作用,一些地区出现了短期交易增长的局面。只由现实房价依然过高,多数消费者继续观望。进入2009年后,持续低迷的市场走势,并未得到扭转。
媒体报道称,春节期间,全国大部分城市成交量环比下跌90%以上。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仅卖出600余套商品住宅。北京仅成交37套,环比前一周下跌九成。上海商品房成交面积只有1.86万平方米,相比前周减少了87%;均价11654元/平方米,相比前周下跌了15%。住宅成交面积1.55万平方米,相比前周减少了82%;均价12309元/平方米,相比前周下跌了16%。广州总成交量283套,日均交易35套,同比2008年春节下降了12.5%。上百个在售楼盘零成交。深圳只成交77套,总成交面积0.71万平方米,总成交金额0.83亿元。此外,杭州、南京、济南、长沙、合肥等省会城市成交量也仅两位数。济南、东莞、包头等城市成交量只有个位数。
2009年1月,统计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9%,降幅比12月扩大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其中,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4%,降幅比12月扩大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3%,降幅比12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北京房屋销售价格总指数同比下降0.2%,二手房销售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5%,高档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同比下降6.5%。上海住宅成交量50.7万平方米,环比缩了约2/3。新建住宅成交面积48万平方米,环比跌幅43.53%。二手房价格指数为2297点,环比下降19点。广州(10区加增城、从化)签约5450套,环比少1400多套。南京、武汉、杭州、天津等城市新房成交量降幅也在30%至40%之间。
从数据来看,整个春节长假和2009年1月份期间,在与开发商坚守高房价心态的搏弈中,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自住消费者群体继续观望、弃购,投资者继续远离。房市依然继续向下深化调整,继续价量齐跌走势,让人感觉,今年这个春天将会特别冷!
而对于2009年全年房地产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蓝皮书》指出,将步入较长时间的调整期,短期内房价下调将成定局,开发企业将会迎来一轮"洗牌"。
《"百城千企"房地产2009年走势调研分析报告》显示,北京市七成受访开发商认为今年房价将下调,36.6%的受访者认为今年的成交量将比去年更加萎缩。全国范围内50.7%的受访者认为今年房价将进一步下调。湖南省统计局一项民意调查《全球金融风暴对湖南居民生活影响》显示,有52.3%的被访者认为今年消费品物价比去年会"下跌一些"或"下跌很多"。70.9%的城镇被访者预期今年房价会继续下跌,有购房计划的只有28.5%。舆论认为,从调查结果可见,多数消费者将继续观望、弃购,开发商对房价及交易量均持悲观态度,当会影响其项目销售策略。
不过,今年"两会"即将召开,将为下一阶段政策走势定调,同时也带来市场政策消息的真空期。至"两会"会议闭幕期间,一些地方政府、大多数开发商和购房者都会继续观望,想看看"两会"会不会给出些新信息,有没有进一步出台新政的可能。而基于社会经济特点、国内外经济形势、房市现况,"两会"期间,舆论将高度关注房价和开发商降价问题,一些代表(委员)的提案也将涉及,或会有更多地方政府官员继续表态"不给高房价托市",督促开发商及时合理降价促进销售。而实际上,政府刺激房地产的政策已出得差不多,进一步出台新政的空间已不大。因此,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两会"后,舆论、房地产市场预期将变得更清晰、一致化,一些地方政府、开发商将放弃观望。这样,新一轮房价大战,可能在"两会"后或4月左右升级开打,或有更多地区更多楼盘加入到降价阵营,更多开发商加大降价促销力度。
如果分析引致、推动价格战的原因,当不宜简单地归至于资金压力或存货压力。这是因为,确实有很多房地产开发商的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不容乐观,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特别是一些2007年高价拿地、快速扩张的房地产开发商,确实已进入寒冬。而从当前情势来看,2009年,房地产无疑将继续深化调整,一些自身资金实力有限或有不少产品存货积压的开发商,尤其那些在2006年、2007年疯狂高价拿地的开发商,将面临着很大的资金压力、将面临巨大的销售压力,他们的日子无疑将很难过。这很可能成为引致一些开发商降价销售的主要原因。
不过,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由于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已经非常复杂,各地房价还存有一定的价格空间,给开发商带来了一定的未来销售利润预期和降价操作空间。对于客观存在的价格水平和销售利润预期,对于降价空间,是固守价格以期获得预期可能既得的可观赢利还是放弃赢利空间寻求销售以拓展未来机会?不同开发商的想法很一样,心态也不一样。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