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商通 黔商通 = 建网站 + 送推广 + 促转化 | | 手机浏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石油 » 正文

“贷款换石油”激起千层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2-24   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241

     【本文摘要】 2009年2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了俄罗斯副总理谢琴,中俄双方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能源对话,最终签署了一系列石油输送、贷款和长期原油贸易的协议,促使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被称为“贷款换石油”的中俄大型输油项目谈判历经“三聚三合”终于落下帷幕。2009年2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了俄罗斯副总理谢琴,中俄双方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能源对话,最终签署了一系列石油输送、贷款和长期原油贸易的协议,促使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依据该协议,中国将向俄罗斯两家石油公司Rosneft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供总计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两家公司则以石油为抵押,以供油偿还贷款,从2011年至2030年按照每年1500万吨的规模向中国通过管道供应总计3亿吨石油。从表面来看,这是一个双赢的协议。就俄方来说,Rosneft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可以在流动性如此差的情况下获得贷款来维持公司的日常业务。通过这次协议,俄罗斯也将在石油出口多元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并将中国当作东西伯利亚新油田所产原油的主要出口市场。 对于中方而言,俄罗斯巨大的石油产量以及其区位优势对于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意义重大。为期20年的原油供应总计3亿吨,足以解决中国当前石油需求的4%左右。专家估算,考虑到油价长期趋势,总值将达1600亿美元。这也部分解决了中国外储增长过快的问题。然而,效果如何,尚有待于长期合作的推进和实现。

 

  据知情人士介绍,中俄贷款协议谈判去年11月份由于双方在贷款利率和中方要求俄方为合同提供政府担保的问题上存在分歧,谈判陷入僵局。一位长期跟踪此事的分析人士指出,中俄在谈判中都做出了妥协。俄罗斯曾多次警告称,如果无法取得中国方面的妥协,则将把整个东西伯利亚的原油产出输往太平洋沿海国家,以供给诸如日本等国。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所俄罗斯问题专家姜毅表示,虽然中俄签订了“贷款换石油”的协议,但关键障碍仍未消除。一,输油管道何时建成仍不确定;二,每年的供油量不确定,该协议所签订的1500万吨/年的供油量只是意向性的;三,仍要进行价格谈判。由于在协议中有关贷款将采取固定利率,而石油价格却随行就市。未来一旦石油价格大涨,中国这笔买卖将“血本无归”。姜毅指出,出于稳定供应的考虑,石油供应价格肯定要进行阶段性谈判来提前确定,过程将“艰苦而漫长”。

 

  签了协议贵在执行,中方履行合同当不成问题,但当中俄方是否会“节外生枝”仍有待观察。综观中俄交往历史过程,多做准备似为上策。考虑能源价格大起大落及地缘政治之起伏动荡,贷款换石油长达20年的履约过程未必就一帆风顺。合作而博弈,博弈而合作,将始终伴随。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万盟汇 | 花果山农业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黔商通企业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1300000号-4
免费服务电话:0851-000000   
地址:广州白云区新民大厦211 投诉咨询:1399999999
版权所有:广州州万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5
粤ICP备00001685号-2

粤工网安备 430115020017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