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品牌网 报道】2013年,“鬼城”、“烂尾”、“跑路”、“钱紧”等热词,一个波次,又一个波次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神经。就在盛夏流火中,“曹妃甸”搭配上“巨额债务”、“光环褪去”、“烂尾”、“底特律破产”等概念,在鄂尔多斯和神木等地之后,进入社会各界关注的视线,“大考”中国政经各界;而对工程机械行业不只是“大考”,更是架在“流火”上烤,其炙灼,前所未有,借用今夏一句流行语:“烤得要命!” 此前,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财政部官员表示,目前正在对影子银行、地方债摸底调查,以及审计署发布消息,根据国务院要求,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等,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曹妃甸巨额债务被揭开冰山一角。
工程机械遭遇巨额债务“地雷阵”
曹妃甸,广义指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狭义指在原不足4平方公里曹妃甸岛的基础上,填海的新岛域,即曹妃甸工业区。前者,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决定撤销唐海县,设立唐山市曹妃甸区,辖“两区一县一城”,即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唐海县和唐山湾(曹妃甸)生态城,规划面积1900多平方公里;后者,曹妃甸工业区是新区的龙头,也是产业聚集的核心区,规划面积38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310平方公里,水域70平方公里。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工业区功能定位为: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按照主导产业,曹妃甸工业区划分为现代港口物流、钢铁电力、石化能源、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中日唐山曹妃甸生态工业园)、综合保税等六大功能区。
不论是哪一处曹妃甸,其被关注,一方面是巨额债务蕴含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是巨额债务背后的可持续发展难题;站在工程机械行业看曹妃甸,更关注曹妃甸巨额债务,带给工程机械行业巨大的现实和潜在影响。
2013年7月曹妃甸中石化码头及商储基地工地 政府主导的开发建设,曾经极大地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工程机械行业也因此获得快速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稳增长”的背景下,各地纷纷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步伐,地方债券发行规模逐年上涨。尤其是GDP、城市建设、形象工程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的驱动以及利益寻租空间的诱惑,某些掌握权力的官员通过地方政府持续举债,不仅可以实现“保增长”的短期政绩,更有权力寻租之便利,致使一些地方通过信托、BT(建设-移交)和违规集资等方式变相融资的乱象丛生,工程机械行业因此遭遇如同曹妃甸一类不确定性“地雷阵”。
曹妃甸,自2003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从一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岛,发展成如今累计填海造岛超过230平方公里、总投资达3000亿元、规划面积达380平方公里的曹妃甸工业区。十年间,曹妃甸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52个,总投资5611.2亿元。其中,在建项目217个,总投资2831.1亿元。曹妃甸港已经建成为集疏运大港,吞吐量在2012年逼近2亿吨,跃入全国十大港口之列;首钢、中冶、中石化、中石油、中煤能源、华润电力、冀东水泥等企业相继进驻并有多项工程竣工投产,十年建设功不可没。然而石玉一体,政府一手主导曹妃甸开发建设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受国内宏观调控升级、经济下行压力增强,及曹妃甸开发建设过度举债,前期投入回报甚微等多因素影响,近年曹妃甸投资呈现下滑态势。2008年,曹妃甸工业区完成投资327.6亿元,增长36.6%;2009年,完成投资1023亿元;2010年,完成投资下降为1000亿元;2011年,完成投资下降至600.9亿元;2012年,进一步下降至600亿元以下。与曹妃甸投资正相关的工程机械市场,2008年以来的五年间也出现了大起大落。据某工程机械唐山代理商介绍,2012年完成的销售额不足2011年的1/2、今年前半年不足2012年全年的1/3;另据曹妃甸工程机械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曹妃甸工程量,相比前三年少很多,这从工程机械就能看出来,仅在工地施工的挖掘机就少了一多半的量;汽车起重机的出勤率不足30%,今年上半年全区仅购进一台25吨汽车起重机,这与曹妃甸全区汽车起重机约600台的保有量,形成巨大的反差。曹妃甸巨额债务“地雷阵”在前,工程机械蹒跚而行,大量闲置已经2年有余,而且这一状况还看不到根本改善的迹象。
本文属《中国工程机械品牌网原创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