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商通 黔商通 = 建网站 + 送推广 + 促转化 | | 手机浏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冶金 » 正文

中国钢铁亏损怪圈:八年新增产能超淘汰产能六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05 作者:gzsqwcom   浏览次数:794
[当淘汰落后产能进入第二阶段,仅仅靠淘汰已经淘汰不掉了,剩下的都是高手。迟京东说 ]  国内钢铁产能过剩与淘汰落后产能一直

[“当淘汰落后产能进入第二阶段,仅仅靠淘汰已经淘汰不掉了,剩下的都是高手。”迟京东说 ]
  国内钢铁产能过剩与淘汰落后产能一直如影随形,中钢协最新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底,国内钢铁实际综合产能约9.76亿吨,按统计粗钢产量7.31亿吨,产能利用率74.9%。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06年~2012年累计淘汰的炼钢能力有1亿吨,炼铁能力1.6亿吨。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以2006年~2012年为例,8年累计减少的粗钢产能为7600万吨,但这期间,国内累计新增的粗钢产量产能达到 4.4亿吨。根据中钢协的调研,目前在建产能规模依然很高,今后三年分别新增1.1亿吨的炼铁产能和1.3亿吨的炼钢产能。新增加的粗钢产能是已淘汰掉产 能的近六倍。
  在越亏损越生产的怪圈下,中国钢铁产能不降反增,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中国的钢铁产能过剩到底有多严重?
  先看看中钢协最新调研的汇总数据:2012年底,国内钢铁实际综合产能约9.76亿吨,到2012年,按统计粗钢产量7.31亿吨,产能利用率74.9%。其中,中钢协的会员单位去年炼钢产能是7.94亿吨,比2008年增54.8%,产能利用率76.4%。
  中钢协首席分析师迟京东表示,这些产能都是经各个省区市政府主管部门认可的钢铁企业产能,属于比较有效的产能范畴。
  根据这份统计,2012年,国内炼铁炼钢轧钢工序完成投资共计4320亿元,按照新增产能折算,吨钢投资为3800元。“近五年,将投资加在一起同口径一共是1.71万亿元,新增产能对应的数据是3.96亿吨,平均吨钢投资是4318元。”迟京东说。
  但总量激增,实际需求并未随着产能的增加而增加。
  迟京东分析,根据国内外消费需求趋势和经验来判断,国内钢铁去年消费了6.7亿~6.8亿吨,预计峰值会在7.3亿~7.8亿吨,未来中国钢铁消费量也会在这一范围上下波动。“我们国内钢铁消费需求增长小于产能扩张,控制新增产能是化解长期产能过剩非常关键的一步。”
  实际上,最近几年,钢铁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业内共识,按国家产业政策,淘汰产能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06年~2012年累计淘汰的炼钢能力有1亿吨,炼铁能力1.6亿吨。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相比已经淘汰掉的产能,近年新增的产能则要大得多,“淘汰落后产能的成效被新建、扩大的产能抵消了。”迟京东说。
  钢铁产能不降反增背后,是当下GDP政绩观下的产能扩张冲动。此前,河北省就曾瞒报钢铁产量近5000万吨,其目的是为了降低节能减排成本、保住产量。
  “钢铁企业均为当地的最大工业企业,不仅贡献了当地巨大的GDP总量,还贡献大量的税收,另外还能解决就业压力,各地都有做大做强钢铁产业的强烈愿望。”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说。
  而为了片面的追求规模竞争效应,也使得钢铁企业越来越庞大。“我们很多民营企业,挂在嘴边的话是,有市场我干,没市场我也干,只要我比他强,他死了我还能活。”迟京东在报告时称。
  在大中型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下,企业规模越大,其融资能力就越强,就越有可能在全面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中小钢铁企业来说,扩大规模是其生存的无奈手段。这就是最近几年来大量中小民营钢铁企业迅速膨胀的一个原因。”徐乐江说。
  以中厚板为例,目前中厚板的装备都在升级,但装备技术来源都一样,配置也一样,各个新上项目都在照着原来的复制,这产生的第一个问题是产品品 种、规格设计大纲都一样。“无论有没有目标市场,有没有相应技术实力,都提出了相应方案,这实际上摆明了一开始就是在市场上跟你恶斗下去。”迟京东说。
  但如今,单靠片面的追求规模效益似乎行不通。“当淘汰落后产能进入第二阶段,仅仅靠淘汰已经淘汰不掉了,剩下的都是高手。”迟京东说。(第一财经日报)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万盟汇 | 花果山农业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黔商通企业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1300000号-4
免费服务电话:0851-000000   
地址:广州白云区新民大厦211 投诉咨询:1399999999
版权所有:广州州万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5
粤ICP备00001685号-2

粤工网安备 430115020017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