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塑料网讯:上月底,“升级、转型、发展、创新力”慧聪网2013塑料行业高峰论坛暨第七届中国塑料行业十佳评选颁奖典礼,在上海金茂大厦举行。慧聪网橡塑事业群总经理黄建有、上海塑料协会秘书长秦建旺、上海塑料协会副会长刘景芬、合成树脂供销协会秘书长郑垲,广东省塑料行业协会会长符岸以及国内外塑料制品加工企业代表、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一场关乎塑料行业升级与发展的辩论随之展开。
高峰论坛中,来自塑料原料生产商和塑料机械设备类商的两轮话题讨论得热火朝天。科倍隆(南京)机械有限公司总裁沈君、南京科亚化工成套装备有限公司副总柳洪涛、单尼斯科上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浩、金发科技溯源新材料公司董事长李建军、杭州中科赛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桂林出席为现场嘉宾带来一场塑料设备行业的一次顶级头脑风暴。
贸易逆差需扭转
中国2012年全年出口塑料机械69297台,总金额161886.8万美元,金额同比增长了10.5%,增长速度较2011年下滑了17.9%。进口塑料机械10482台,合计212635万美元,进口数量及金额同比都有所减少,其中进口金额同比减少了2.4%。2012年全年塑机贸易逆差达50748.5万美元,较2011年逆差大幅减少。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是创新力的博弈。近年来,中国塑料机械市场越来越受到国外企业的关注,许多大型国际企业一方面与中国塑料机械企业不断加大合作深度和广度,但更多的是采用兼并或购买股份的方式来占有中国塑料机械市场。
科倍隆(南京)机械有限公司总裁沈君女士表示:“56年来,科倍隆的挤出机一直在全球市场占有领头羊的地位,国内企业收入再投入的比例与国外企业相距较大,想要缩小国内外企业技术差距,增加再投入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只有整个塑料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点,都将目光转向提高技术,增强创新上去,整个塑料产业才会越来越强大。国内外的塑机企业的竞争是必然存在的,但我们要避免伤害企业自身,牺牲客户权益,破坏行业规则的恶性竞争。贸易逆差部门不应仅仅看宏观的数据,还要看单台设备的价格,要扭转现状,就要提供单台设备的价值。”
南京科亚化工成套装备有限公司副总柳洪涛先生:“我特别希望我们的行业协会能够不仅仅和业内企业联系紧密,还能够从行业角度出发与政府机构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为了行业的良性发展,共同来建立科学行业标准。”
加强中外合作,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国内塑机的总体水平持续在进步,但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国内企业只有在承认差距,正确认识差距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民族品牌,大大缩短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此外,我国钢铁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塑机设备的质量。我们现在的感受往往是从技术层面上,不亚于国外企业。但在基础设施、综合实力上仍然存在差距。”柳副总补充。对于与国外企业的合作,科亚秉持共生存,同发展的理念。认为应该不断提高服务品质,加强产品竞争优势。与国内外企业携手共同拓展市场。加强相关行业间的合作。
单尼斯科上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浩先生:“作为一个塑机企业的从业者,我经常思考我们的技术是否真正有所创新,可能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我们有时候说的比做的更好一些。对于贸易逆差的问题,我认为技术是根本。其次就是品牌的价值,让中国制造从价格战中升华,形成品牌是现在的企业家要努力去实现的。”
“中国企业以‘分裂’发展前进,国外企业‘聚拢’发展前行。往往一个中国的塑机企业在发展了几年之后,其中的部分领导人就出来自己又另外建立了一家新的企业。相反国外的企业,在管理文化上相对更加先进,一家企业在经历几年的发展之后,企业更愿意投入自己吸引更大的人才来搭建更大的平台。扭转这种企业管理的理念是促使塑料机械行业滚滚前行的正能量。”吴总补充道。
金发科技溯源新材料公司董事长李建军先生:“据我所知,逆差已经在去年有所扭转,但金额的确相差很多倍。我认为5-10年之后,我们国内的塑料机械设备完全可以赶超国外企业。此外,只有整个产业链全面的发展,塑料行业才可以欣欣向荣。”
杭州中科赛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桂林先生:“与我们合作的设备企业非常多,对中国塑机企业来说眼下有着大好的发展机会。市场存在刚性需求,差距可以存在,但我们很多国内企业都在努力缩小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