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伤齿龙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发布《〈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研究报告》。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不愿降低收入参加社保,为了生活稍微宽裕一些,他们宁愿主动不参保,让单位将这部分费用转化为工资发给自己。(新闻链接)
人社部报告显示部分农民工主动放弃社保换工资。伤齿龙觉得,这不能说是部分农民工鼠目寸光,而更多地是说明当下的社保体系,还没有针对最该保障的农民工这一群,体现感召力、亲和力,公信力。从基础性工作的铺垫,到保障体系的贴身伺服,都没有做到位。
这里,当然有一些客观原因,譬如农民工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强,企业对这群人的管理相当松散,但所有的客观原因中,最具影响力的原因是,目前劳务输出的报酬还很低,农民工收入不足以弥补基本生存的所有缺口,家里很难有余钱,甚至寅吃卯粮,那立等可变现的能支配的工资,是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必需补充,而那存放给未来的社保,已顾不上考虑,现实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努力去尽可能多地持有现金。
这是未来没法安放的囧境,或者说,这是担忧未来不能很有把握地掌控在自己手里的焦虑,这种情形,适合用陈奕迅的《稳稳的幸福》来形容,“我要稳稳的幸福,能用双手去碰触,每次伸手入怀中,有你的温度”,这些农民工觉得,那拿到手的工资,是稳稳的幸福,而那还显得“远景”着的社保,有点担心靠不住。
我们承认,社保这一块工作很艰难,尽管事实上步履并不慢,但就时下情形而言,此项制度政策确实还很不“入脑入心”,诸如保障体系的全国联网接轨,无碍转移接续,都还在慢慢探路中,对于素质不高的农民工而言,他们还不习惯于这种“几十年后可领钱”的制度关爱形式,他们怀疑这种政策的连续性。
在这个意义上,部分农民工放弃社保换工资的现象,客观上考验着社保政策的公信力,需要政府在保障方面作出让人觉得“靠得住”的有力承诺,包括劳务市场的培育成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劳务合同的可依赖,包括劳务合同中几险几金的强制执行力道,包括保障的全国联网接轨无碍转移接续,包括全民增收计划,包括抑制通胀,包括让社保领域不再传出触目惊心的腐败大案……让我们的农民工兄弟相信未来会变好,会受到照顾,总之,增强农民工在这个社会的归属感与主角感,以及同享发展成果的自信与他信感,这是一个需要相当责任感和悯民情怀,才可能做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