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外壳100℃
戴2副手套防烫伤
发动机后舱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待上几分钟,比蒸笼还热。徐玉兵的汗珠沿着额头、脸、嘴往下滴,滴在发动机上发出“嗞嗞”的声音。
“发动机工作的温度在60℃左右,外壳的温度在100℃以上,排气管的温度更高,皮肤只要接触马上烫伤。”徐玉兵说,冬天他们只戴一副手套,夏天必须戴两副手套,以免碰到烫伤手。记者看到,徐玉兵满是黑色油污的手臂上,10多个粉色的烫伤疤痕十分显眼。
20多分钟后,徐玉兵校正好气门,从后舱钻出,衣服已湿透,头发上都冒着汗珠。
“我要试试。”记者随徐玉兵跳下滚热的地槽,修理当天的第8辆车。记者刚下去,就发现空间太狭窄,不能转身,只能半蹲半跪。地面有热气,车底有热浪,夹在狭窄的空间,如同置身烤箱。
仅过了1分多钟,记者满头大汗,感觉要被烤熟了。10多分钟后汗水湿透衣背,口干舌燥,实在受不了,记者爬出车槽,拿起一瓶水一口气喝完。
1个多小时过去了,徐玉兵和徒弟才收拾好工具下来。两人全身湿透,衣服和裤子不费力气就可以拧出水来。
中午吃饭难准时
每年夏天要瘦10来斤
2008年6月,徐玉兵从部队转业到公交四公司,“当兵的能吃苦”,他被派到最艰苦的发动机组担任维修工,如今他是引机保养小组组长。
“干我们这行,就是忙在一个‘抢’字上。”徐玉兵说,想到我们的辛苦保证了公交车的正常营运,乘客坐着放心、舒心,就觉得值。
徐玉兵说,他们工作的高峰时段有三个:上、下班高峰和中午。上、下班时,车辆有时抛锚要急救,中午固定保养车要上路,没保修完,饭都吃不安心。从早上8时干到晚上8时,每年一个夏天下来,人要瘦10来斤。公交四公司负责人表示,维修工夏季的工作量是春秋的2-3倍。
“师傅经常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一出问题,一定要检查全面、仔细,不然上路跑两趟又坏了,那就是对乘客的不负责任。”徒弟小肖说。-记者章鸽 实习生余文秀 代慧敏 通讯员林莹 吴燕
徐玉兵在高温环境里抢修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