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商通 黔商通 = 建网站 + 送推广 + 促转化 | | 手机浏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热点信息 » 正文

惠水农业悄然转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26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 路江 本报记者 刘斌   浏览次数:1353
农业规模化转型  惠水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全面融入贵阳经济圈不再成为一句口号,依托贵阳,发展自己。十一五期间,惠水建成了十
农业规模化转型

  惠水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全面融入贵阳经济圈”不再成为一句口号,依托贵阳,发展自己。“十一五”期间,惠水建成了“十大基地”、“六大产业”,“四大园区”,钢石番茄等相继成功试种并推广,超级水稻、杂交玉米、蔬菜等生产规模逐年扩大。

  目前惠水优质稻种植已发展到19万亩,优质蛋白玉米种植达11万亩,优质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2万亩。养殖业也大幅度增长。

  惠水农业的规模化,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农民实现了增收。2010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7.55亿元,同比增长8.36%;一产完成9.64亿元,同比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712元,比上年增加472元,增长14.6%。

  农业市场化转型

  惠水县采取“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优化土地配置,形成一批“产、加、运、销”一体化的合作组织。目前,全县农民自发组建的专业合作社48个,这些合作社涉及产、加、运、销等环节,带动一大批农户发展种植、养殖。

  “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订单生产让惠水农民不再为市场发愁。2010年,好花红乡新门村发展的1000亩订单西红柿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1000亩西红柿是福建和广西客商下的订单,从种子选购、施肥灭虫,到田间管理都有严格要求,每亩的产量超万斤。

  农业产业化转型

  起源于惠水的“185”工程,是黔南州大力推进的一项农业工程,其内涵是:通过政府引导和激励、投入技术和资金帮扶,将1亩田地的产值分别提高到1万元、8000元和5000元。

  惠水在“调优、调特色、上规模、上档次”上做文章,调优品种布局,重点围绕粮食、蔬菜、水果、烤烟等产业,采取粮经组合、纯经作型组合、立体种养、农田保护地栽培四种模式,加快土地流转,促进了“185”工程建设。

  惠水政府还在政策、技术、服务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迅速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实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辐射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每年拿出专项支农资金用于支持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及基地、服务体系建设等。

  农业特色化转型

  “加大发展特色食品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是惠水“十一五”期间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依托惠水永红食品公司、黔红公司和长田工业园区的好媳妇、神康公司等骨干企业和品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产业化为契机,积极开发生姜、大头菜、辣椒、花椒、优质大米等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原料基地配套建设,满足食品工业发展需要,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此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惠水县农产品在省内外已有一定的知名度,特色农业不仅繁荣了惠水农业经济,而且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农业软硬件转型

  惠水大力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提高农业抗灾抗风险能力。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决定着惠水农业转型的步伐,为此,惠水县通过技术培训,参观学习,市场调研,亲眼看、亲耳听和亲身体会,农民传统种植观念明显转变,市场竞争意识明显增强,种植水平明显提高,农民参加积极性增强,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万盟汇 | 花果山农业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黔商通企业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1300000号-4
免费服务电话:0851-000000   
地址:广州白云区新民大厦211 投诉咨询:1399999999
版权所有:广州州万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5
粤ICP备00001685号-2

粤工网安备 430115020017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