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商通 黔商通 = 建网站 + 送推广 + 促转化 | | 手机浏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汽车 » 正文

奔驰10月20日起开始“温和”调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9-22   来源:贵州商情网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721
 专访嘉宾: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销售及市场营销总经理Mr.Hauber

  在第十一届成都国际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派出了强大的参展阵容,并带来了三款全新车型,其中SL和SLK选择在成都上市,即将上市的新一代ML350及全新的GL450尊贵型也出现在展台上。梅赛德斯-奔驰强势出征成都车展,表明其对震后四川车市仍然充满信心。而在全球经济出现衰退的情况下,梅赛德斯-奔驰仍对中国经济及未来车市前景持乐观态度。19日,在奔驰展台,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销售及市场营销总经理Mr.Hauber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向记者透露,奔驰将从10月20日开始施行“温和”的调价措施。

  全球经济动荡对中国未来信心依然

  华西都市报:全球经济目前处在衰退当中,车市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您怎么看待中国车市未来几年的形势?

  Mr.Hauber:现在,短期内全球经济是有一些动荡,大家可能对全球经济的信心有一些动摇。但是梅赛德斯-奔驰对中国市场抱有极大的信心,我们认为中国市场仍然是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因此,梅赛德斯-奔驰秉承着对中国市场的一贯承诺,将会给市场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为这个市场注入更多生机。这次成都车展也显示了梅赛德斯-奔驰对中国市场的极大信心,以及乐观的态度,我们希望跟中国市场一起成长。

  中国将产生更多的豪车消费者

  华西都市报:为了抑制大排量车型,国家在今年9月1日实施了新的消费税政策,对大排量车型征收更高的税,但是梅赛德斯-奔驰的车型反而卖得很好。您怎么看待中国豪华汽车市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

  Mr.Hauber:梅赛德斯-奔驰在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拥有最先进的技术,我们现有的车型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排放标准。针对新的消费税政策,梅赛德斯-奔驰刚刚宣布调整价格,将在一个月之后即10月20日正式实施。之所以推出这样的办法,是因为我们希望能够给忠实的消费者一段调整时间,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财力预算方面都需要有一个调整期。所以,我们没有采取公布之后立即实施的方式,避免消费者措手不及。

  逐鹿豪车市场奔驰会做得更好

  华西都市报:在奥迪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这三个豪华汽车巨头的竞争中,很多人感觉奥迪和宝马的态势比较强劲,而梅赛德斯-奔驰的行动似乎不太强劲,您怎么看待现在中国高端车市场的竞争格局?

  Mr.Hauber:首先,梅赛德斯-奔驰非常尊重竞争对手,并且我们非常高兴有其他厂家与我们同台竞技。只有竞争才能够鞭策我们做得更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目前,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的表现是非常优异的。

  今年前八个月,梅赛德斯-奔驰销售了25,100辆车,增幅高达58%,我们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竞争对手。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道路。更要提及的是S级轿车。S级轿车1-8月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53%。使中国成为S级轿车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仅在美国之后。R级大型豪华旅行车也非常受市场欢迎,而且R级大型豪华车在中国市场上没有直接竞争对手,所以深受消费者欢迎。

  10月20日“温和”调价

  华西都市报:10月20日,梅赛德斯-奔驰将执行新的车型调价政策,这是否说明在豪华车市场上涨价是一个大的趋势?梅赛德斯-奔驰对于实行新的价格策略之后的市场形势有怎样的预计?

  Mr.Hauber:我们对竞争对手的涨价措施没有更多的评论。梅赛德斯-奔驰这次调价是相对温和的。我们已经在9月16日宣布了最新的价格体系,将于10月20日开始实施,这期间原有价格保持不变。我们采取这种方式调整价格也是对客户的一种回馈,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的政策,不希望他们在一夜之间就感受涨价的压力,这也是我们对市场承诺的体现。对于调价之后的销售预期,我们还是要重申一下梅赛德斯对中国市场的预期是非常好的,对豪华车有需求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万盟汇 | 花果山农业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黔商通企业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1300000号-4
免费服务电话:0851-000000   
地址:广州白云区新民大厦211 投诉咨询:1399999999
版权所有:广州州万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5
粤ICP备00001685号-2

粤工网安备 430115020017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