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组由国外建筑事务所操刀的建筑设计图(如图)开始在网上流传,这组据说为贵州省贵阳市所设计的“CBD”方案,经媒体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被网友命名为“最牛CBD方案”,有专家将其称之为“妖怪般的建筑”。用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来看,这组建筑设计图不仅是“妖”,而且“非常的妖”——几栋扭曲、变形、倾斜的楼梯,树立于梯田间,不像是地球上的建筑,倒像科幻电影中外星球或未来世界的生物栖息地。
中国传统建筑一向在讲究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加以亭台楼榭等诗意化的点缀,形成了特有的建筑文化。近些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西式建筑在中国大行其道,各种以洋名字命名的楼盘遍布城内郊外,甚至成为一种“社会病”——地产商潘石屹在北京的SOHO系列成为地标;北京郊区欧式别墅比比皆是,至于竖罗马柱的行为,仍有建筑商当作招徕客户的有力武器。
欧式建筑在中国有市场,崇洋媚外是原因之一,但更大程度还是源于欧式建筑的外形美观和实用价值上,一旦进入国内的西式建筑脱离了这两点,很容易激起基于文化层面的排斥心理。央视新址因其独特的造型被网民命名为“大裤衩”,便是鲜明的个例,现在这个“最牛CBD方案”,其“独特”之程度要甚于央视新址十倍,受到中国网民如此激烈之批评,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现代化的中国想要摆脱西式建筑的影响已经不可能,但中国建筑文化的核心——追求自然主义,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则值得重视。复兴中国建筑文化不在一朝一夕,但目前起码要做到,不能让中国成为西方建筑设计者的试验场,让那些即便在国外也很难得到认同的“妖怪般的建筑”,“矗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