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金融机构的支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整合都将受制于外国资本,最终失去产业控制权。拟议中的产业基金能否扭转这一局面
还贷危机
“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公司(下称齐二机床)2006年从国家开发银行贷的4.5亿贷款现在有2亿要还,为了还贷款,企业职工已经努力集资”,近日,记者从一知情人士处获悉,由于齐二机床这两年的利润不足以偿还贷款,为了企业的发展,齐二机床全体职工勒紧裤腰带,千方百计凑集款子。
齐二机床的职工为何会愿意掏出钱来还贷款呢?事情还得从2005年说起。
2005年6月,一份《关于为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企业资产重组构建融资平台的方案建议》出台,这份报告建议,在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和监管下,将数控机床行业的国有控股大型骨干企业组建成集团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以此作为融资平台,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的软贷款对相关大型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完成改制并吸收外国先进技术进行改造。
上述报告建议由国内重型机床排头兵企业齐一机床、齐二机床、济南二机床和武汉重型机床4家联合重组成重型数控机床集团。齐一机床、齐二机床首先试水。
要组建重型数控机床集团,首先要完成企业改制重组,搭建合理的公司构架并规范治理结构。在齐二机床政策性破产方案获得批准后,2005年12月26日,齐二机床正式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4.5亿元借款合同,并将资金用于企业改制重组和优先解决职工身份置换及兑现拖欠工资。
据悉,国家开发银行的这笔4.5亿元软贷款,是通过“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性贷款”的信用渠道,借助黑龙江省投资平台,由黑龙江省投资公司承贷,再转投给齐二机床使用的。
齐一机床改制所走的路基本和齐二机床一致,同样从国家开发银行借贷了4.5亿,改制后齐一机床更名齐重数控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称齐重数控)。
据悉,当初的设想是,上述两企业在改制完成后的两年内进行重组,国家开发银行将把对两企业各4.5亿元贷款转贷给新组建的集团公司,并将贷款期限延长为10年。但是,由于两企业重组计划未能如期进行,事实上现在两企业重组计划早已搁置,因而近期偿还部分贷款就成了必然。
尽管通过改制,齐二机床获得了良好发展。2006年,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利润6000万元,同比提高118%。然而,处于高速发展中的齐二机床并没有闲钱来偿还贷款。于是,为了过好这一关,齐二机床便走上了职工集资之路。
有人评价说,现阶段,像齐二机床这样通过改制市场形势良好的企业,要渡过还贷这一难关,集资还贷,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实际上,齐重数控与齐二机床一样,其还贷也已成火烧眉毛之势。为了偿还贷款,齐重数控选择了民营资本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马股份)。
2008年1月初,天马股份的控股股东天马控股集团宣布受让齐重数控4055万股股份。而此前,天马股份以每股2.2元的价格向齐重数控增资3亿元,持有其65.12%的股权。至此,天马股份及其控股股东所持齐重数控股权已超过87%,成为齐重数控第一大股东。
天马股份主营通用轴承和铁路货车轴承等,其短圆柱滚子轴承和铁路轴承市场占有率均高居国内第一。而在完成上述并购之后,天马股份将拥有上游10万吨轴承钢冶炼厂(筹)、中游轴承产业、下游重型机床的产业链格局。
由于还贷形势压人,为了企业的发展,齐二机床和齐重数控一个选择了职工集资,一个选择了民营资本。
资本困局
事实上,装备制造业的资本困局已非一日。
2000年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逐步回温。尤其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历史性命题,并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之后,中国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资本短缺仍然使许多装备企业在高速发展时捉襟见肘。商业银行钱难贷,国家开发银行门槛高,再加之沉重的债务和改革发展成本,装备制造业陷入资本饥渴之中。
原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副会长、中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仪舜表示,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普遍缺乏资本金投入。“首先是要支付改革成本,其次是用资金回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份,第三是技术改造,第四是引进和消化技术,最后支付兼并重组的成本”,刘仪舜认为,有了这5笔资金投入,装备制造业的排头兵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除了少数企业能获得政府的项目资金支持或特别拨款之外,很多企业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瓶颈。但是,由于很多装备制造企业是老国企,在银行有大量不良贷款存在,他们很难继续从银行获得贷款。
而且,装备制造业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时间长的特点。装备制造企业目前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虽然一些上市公司也有良好的业绩,但由于历史包袱的拖累,很多企业利润率普遍都很低。现在银行5年以上贷款利率已达到7.83%,从这个角度看,装备制造企业如果贷款,做的就是赔本买卖。
“现在银行的贷款利率已经很高,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