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的早上,瓢泼大雨从昨晚上一直下到现在,而且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约定九点采访,笔者八点五十五分走进陈律宇董事长位于蟠桃大厦18楼的办公室,他还没有来。看着自己湿漉漉的裤子和鞋子,不由心中暗想:这么大的雨,不知要等好久陈总才会来了。正想着,也就是凳子都还没坐热的工夫,一个身材高大、略微发福、皮肤白皙,浑身散发着亲和力的人走了进来。没错,他就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陈律宇。这真让笔者崇敬不已!有一个能冒着如此大雨准时来到公司的老总,那么毋庸置疑,他所带领的公司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事实也的确如此,贵州中泉电气有限公司于2004年创办,刚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公司主要靠加工设备为主。自2005年起,公司开始着手做自己的品牌,在短短三、四年间,中泉电气已经从一个人员流动且技术人员极度缺乏的小作坊发展到目前一百多人且近两年来很少有人辞职的稳定企业,年产值好几千万。这不能不让我们钦佩和不可思议。
笔者有幸结识陈总,征得他的同意采访并揭秘其管理秘诀,让全社会共享。
上 篇
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陈总是东海之滨的浙江温州人。为了生计,十几岁的他就跟随父亲去了经济发达的广州打工,这一呆就是十个年头。在打工生涯中,陈律宇饱尝了很多人间冷暖,同时也积累了很多为人处事和做生意的经验。1999年,他来到市场很大而竞争却不是很激烈的贵州做生意。万事开头难,由于资金不够,陈律宇只能在别人的店面边上租下一块3、4平方米的小角落,作为他出售货物的门面。但是陈总说:“这是我跨出事业的第一步,是从最基层、最基本的做起。”正因为有了当年的第一步,才有今天。
陈总继续说,当时做的都是小本生意,一开始不亏本就好。记得有一次跟一个六盘水客户做成的6000元生意,是赚的第一桶金。“我当时非常用心、非常小心地去做、去跟客户相处,毕竟这是当时我做的最大的一笔生意啊。这笔生意做成后,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赚钱真的来之不易......”说到这里,他的脸上流露出淡淡的微笑。笔者从他的眼里看到了当年的万般无奈和辛苦。
梦是牵扯自己前进的动力。陈总心中时刻也没有忘记要创造自己品牌的梦想。这3、4平方米的门面压根儿就不是他的舞台。三个月后,他找到一处新修好但还没有开张的门面,老板让他们试用一个月不用租金,但要交三万元的定金。陈律宇很果断地当即决定将其租下,虽然交了定金后身上的钱已经为数不多,但这就是魄力。就这样,他干起了电气产品的代理并且一干就是五年。五年时间,对于碌碌无为者只是一眨眼;而对于脚踏实地的人,用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五年,他获益匪浅。陈律宇用这五年的时间积累了创办贵州中泉电气的原始资本,也就是在这五年代理电气产品的时间里,他发现在当时贵州做电气、电力方面的公司虽多,但规模都不大。电气在贵州还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如果填补了这块空白就一定能赚钱。陈律宇敢想敢做,将其全部积蓄投入进去,于2004年开办了以加工电气产品为主的中泉电气公司。公司的成立,离他的梦想又近了一步,但新问题、新困难也接踵而至,技术人才的缺乏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弥补这一块,他唯才是举,高薪聘请有能力的人进公司。在他看来: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了人才,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这是他在多年的拼搏中得到的深刻体会。
下 篇
富含哲学理念的管理秘诀
一个企业的成功运作和稳步发展,必须有一个懂得管理的人作为掌门人。陈董事长就是中泉电气领头羊的掌门人。笔者试图窥探他成功管理的奥秘时,陈悠然一笑,说:“其实也没什么,不就是让公司的员工们都能够快乐的工作。而快乐工作的前提就是员工要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我们公司提出‘以人为本、规范管理、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文化理念,员工首先认同了这种文化,这种文化才能深入到他们的心中,他们才会以这种文化作为思想指导、行为准则、奋斗目标而共同努力工作。”
中泉电气对员工推行的是激励式管理模式: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奖惩分明。说到管理企业,陈总认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一要敢于承担责任,不管你怎样处理问题,下面的员工都在看着你;二要有一个正确合理的奖惩管理模式,这样,员工工作才会有激情。三要规范,既分工明确,又各司其职,才能井然有序,稳步发展。四要具有忧患意识,凡事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之战。
如此企业管理经验的经典之语,不知其它企业认为然否?
贵州中泉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销售高低压成套设备、金属柜体、箱体等产品为一体的企业。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