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双目失眠却能用手机发短信
![]() |
![]() |
坚守在三尺讲台上
1993年,刘芳从贵阳师专毕业后,被分配到白云三中,成了一名语文老师。那时候的她,乐观开朗,对未来充满梦想,课也上得精彩,在学校里很受学生的欢迎。
然而,不幸悄然降临在刘芳身上。不久,她发现自己的视力下降得厉害,看起书来格外吃力,眼前经常一片模糊。一开始,刘芳并没在意,她仍一如既往地工作,很享受和学生们在一起那份快乐。但是,天不遂人愿,到后来,刘芳的双目几近失明。在朋友的陪伴下,她到省医作了检查,被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医生说,这种眼疾很罕见,治愈的可能性极小。见同去的朋友哭得稀里哗啦,刘芳故作镇定,反而安慰起朋友来。
“怎么办?怎么办?”回到家,刘芳不停地问自己,父母已经年迈,儿子才1岁,今后的她,还能继续站在讲台上吗?连续几个夜晚,刘芳辗转难眠,独自偷偷哭泣。可是,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没有告诉他们实情。
“我还年轻,我还想活下去……”痛苦的挣扎过后,刘芳选择了坚强,她更加珍惜属于她的三尺讲台。此时的她,双目已经完全失明,不能像其他老师一样写教案备课,只能在学生的帮助下,将教材上的课文全部背了下来,上课时再脱书发挥。作文教学是刘芳的强项,她经常与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然后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她当场评点打分。偶尔在板书的时候,刘芳还把两行字写得叠加到了一起,往往引来学生们一阵阵善意的笑。
最大的欣慰
“刘老师,我今年暑假要去四川灾区支教,在板房里,生活会很辛苦,但我不怕,你要照顾好自己……”收到袁凤梅发来的短信,刘芳格外开心。袁凤梅是刘芳以前的学生,刚刚在北京师范大学念完大一。
“看到学生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欣慰!”回忆起往昔的日子,刘芳既感慨又欣慰。
袁凤梅来自一个破碎的家庭,初中时,父亲病逝,母亲随后离家出走,寄住在亲戚家的袁凤梅,敏感而脆弱。刘芳几次摸索着找到袁凤梅亲戚家家访,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袁凤梅无微不至的关怀,很快,袁凤梅走出了那段阴暗的成长期,当年中考,她以优异成绩考进了贵阳实验三中“宏志班”,三年后的高考,袁凤梅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录取。
学生们的每一次进步,离不开刘芳的精心呵护。有一个叫付宪明的学生,原本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不仅逃课,还经常不交作业。面对刘芳一次次耐心的教育,付宪明不再逃课了,后来他不但顺利初中毕业,还破天荒地以写诗的形式祝福刘芳“春节快乐”。
连续几年,刘芳所带的学生基础都较差,班级里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学生”,为了他们,她费尽心血,经常找学生们谈心,给他们带去糖果和牛奶,甚至还以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在她的感化下,不少原本想放弃学业的孩子,相继顺利升学,刘芳也因此收获了很多爱戴,每年教师节,刘芳的桌子上鲜花最多,贺卡也五花八门,让人好生羡慕。
那些花季生命
从去年开始,考虑到刘芳的身体状况,白云三中决定让她做专职心理教师。这个全新的角色,让刘芳一度很是踌躇,好在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为她积攒了不少经验。如今,刘芳有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除了每周定期到各个班级开展心理讲座外,她还要随时为学生们提供心理援助,并且不止一次挽救了花季生命。
有个初二的女生,父亲去世后母亲也改嫁了,遭受一系列的家庭变故,这个女生觉得难以承受,喝下农药希望一死了之。在被救下后,女生又试图割腕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