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商通 黔商通 = 建网站 + 送推广 + 促转化 | | 手机浏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商业协会 » 正文

小学生暑假作业现“神题”有人叫骂有人叫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06 作者:gzsqwcom   浏览次数:576
根据节奏,写出乘法算式:1.叮叮叮,叮叮叮;2.啊,啊,啊,啊;3.呜呜呜,呜呜呜;4喵喵,喵喵,喵喵,这则小学生暑假作业之数
“根据节奏,写出乘法算式:1.叮叮叮,叮叮叮;2.啊,啊,啊,啊;3.呜呜呜,呜呜呜;4喵喵,喵喵,喵喵……”,这则“小学生暑假作业之数学神题,你会吗?”的网帖,近日被网友们疯狂转载并讨论,连续两天高居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前列。

    有网友笑称,连题目啥意思都没看懂,智商急需充值。“幸亏小学上得早,不然怕连小学都毕不了业。”更有网友调侃“这是音乐附小的测试题,老师们莫非看好声音看疯了?”

    相对网络大部分调侃之声,记者将这道题“布置”给几名小学生和数学老师,却有孩子认为“不难,挺好做”。还有数学老师称,儿童的理解方式与成人不同,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作业题。也有儿童教育专家认为,这类题目是对孩子创造能力的鼓励,“神题的出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一个标准答案,限制住了孩子的想象能力。”

    一道题引来网络大激辩

    “小学数学神题,你会吗?”的网帖一发出,被网友们疯狂转载,“神题”的答案也成为网友们关注的焦点。大部分网友表示,看了“神题”,一头雾水,完全摸不着头脑;少数网友也只是抱着不确定的心态猜测答案。

    日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公布了正确答案。该老师称,根据拟声词的发音规律,正确的答案分别是:3×2;1×4;3×2;2×3。

    该老师还表示,乍看此题让人一头雾水,其实并不难。小学生和成年人的思维是不同的,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受过类似的教育。这道题要是把拟声词换成水果或其他实物,以图示人,估计绝大多数人都能找到规律。“这种以文字的叠加来出题,难度稍大,而大人的思维会更复杂,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反方:偏题怪题毫无价值

    对于这一说法,很多网友表示难以接受。“这是什么玩意啊?现在的小孩虽然是聪明,但是肯定挡不住这样的架势。”还有网友将此题和今年上半年网传爆红的一道“找外星人”的小学二年级题目归为“神题”,并得出结论:出这些题的人才是外星人。

    “奇葩”数学题的网络爆红,一部分人抱着娱乐的心态,一笑而过。而有的网友就担忧道,出这样的题目目的何在,对学生到底有什么帮助?“作为一个家长,我认为这种题对于小学生没什么意义,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提高学生素质,出题宜适应其年龄段,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做那些偏题怪题毫无价值!”

    而电视台的一知名新闻评论员也对此做出评论“一道题考的是孩子,反思的是家长和老师。追求新颖固然值得鼓励,但出题者不能单纯为了求新,出‘难题’、‘怪题’,‘炫耀’自己的出题水平。毕竟,让学生们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才是教学考试的基本目的。”

    正方:出题新颖培养创造力

    奇葩数学题难倒众人,那么在孩子的眼里,又如何看待呢?金陵晚报记者将这道题,布置给了几名小学生和数学老师。

    南京市后标营小学六年级冯元龙答案:111×111,2×2×2×2,555×555,66×66×66,评价:“不难,一下子就做出来了。”

    不愿透露所在单位的南京某小学数学老师胡老师答案:3×2;1×4;3×2;2×3,评价:“这不能算数学题,而是一道综合题。考的是童趣。”

    而在胡老师将这道题在班上的QQ群里扩散后,引来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门,她向记者推荐了这条来自她学生的“神回复”:一天,小明骑着自行车“叮叮叮,叮叮叮”出门玩,突然前面有个大石头,“啊,啊,啊,啊”摔倒了,于是“呜呜呜,呜呜呜”地哭起来,一只小猫爬过来,“喵喵,喵喵,喵喵”地叫,叫你小学数学题都不会!
胡老师认为,常规题目只需死记硬背,或者套公式,一来会固定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的思维显得呆板、僵硬,二来会消磨掉学生的创造力。“我们的学生相比西方先进国家的同龄生,记忆力好,条理性强,但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缺陷。”在她看来,当一代代用已经形成定式思维的学生长大后,再遇到以上所谓“神题”,就觉得是题目出了问题。

    >>>专家观点

    神题不可怕,“标准答案”才可怕

    胡老师从班上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中看出,孩子的世界有其奇妙之处,成人不该过多约束其思维,“还有孩子能就此编出一个有趣味的小故事,你能说他是错的么?不但不该判错,更应该鼓励。这类题目的开放性,使得只要答案合乎逻辑,就不该只服从一个标准答案。”

    而教育专家王军荣更在其署名文章中认为:对奇葩神题,该给予宽容,如果不是题目出现逻辑错误,答案不是囿于“标准答案”,我们无妨将其当作是对孩子的思维训练,多出现几次也无妨。“在教育中,使用标准答案,有时候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教育需要呈现开放、创新的特点,这才能够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教育也提倡多角度、灵活性地看问题。当真的脱离“标准答案”时,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可以通过碰撞产生新的理解,创新思维也就由此得到提高。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万盟汇 | 花果山农业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黔商通企业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1300000号-4
免费服务电话:0851-000000   
地址:广州白云区新民大厦211 投诉咨询:1399999999
版权所有:广州州万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5
粤ICP备00001685号-2

粤工网安备 430115020017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