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以“黄花梨文化”为专题,举办以黄花梨木为材质的木作文化,展品来自全国各地著名收藏家,品种丰富,不仅有桌案、椅凳、床榻、箱柜、屏联、文房用具,还有农具(犁耙)、食具(刀勺碗筷)、乐器(琵芭、笛子)、衡器(称、天平)、计算用具(算盘)、建筑构件、装饰板等。这些器物,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说明了黄花梨木制品多元化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家具是我国优秀的工艺美术品之一,它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品,又是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其历史悠久,独具民族特色。
我国古代家具由于能充分表现出设计者的思想与气质,体现时代的特征与人文气息,富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因而举世闻名,备受国际收藏界的喜爱。
中国家具发展到明代,开始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大量精美、实用的各式家具。至清代乾隆年间,家具材料虽然优良,但雕饰繁琐,风格也为之大变。到清代末期,家具和其他工艺品一样,呈衰退不振之势。
明清家具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真、善、美的丰富内涵和独特艺术价值,近十几年来,始终处于国际收藏的热潮之中。
明清工匠们把最优质的材料、完美的设计和精心的匠艺相结合,制造出令西方人惊叹的“如谜一般美妙”的家具,而且制中绝对不用铁钉,只是用榫舌和榫眼等复杂而巧妙设计组合家具,因而使明清家具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明式家具是我国明代匠师们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智慧,并加以发明创造,在传统艺术方面取得的一项辉煌成就。它除了在结构上使用了复杂的榫铆外,造型工艺术也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而是一种集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身的传统艺术品。明式家具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稳重、大方,比例尺寸合度,轮廓简练舒展;?
2. 结构科学,榫铆精密;?
3.精于选料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彩;?
4.雕刻及线脚装饰处理得当;
5.金属饰件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明式家具的造型及各部比例尺寸基本与人体各部的结构特征相适应。如:椅凳坐面高度在40-50厘米之间,大体与人的小腿高度相附合。大型坐具,因型体比例关系,坐面较高,但必须有脚踏相配合。人坐在上面,双脚踏在脚踏上,实际使用高度(由脚踏面到坐面)仍是40-50厘米之间。
桌案也是如此,人坐在椅凳上,桌面高度基本与人的胸部齐平,双手可以自然地平铺于桌面,或读书写字,或挥笔作画,极其舒适自然。两端桌腿之间必须留有一定空隙,桌牙也要控制在一定高度,以便人腿向里伸屈,使身体贴近桌面。
椅背大多与人的脊背高度相附,后背板根据人体脊背的自然特点设计成“S ”形曲线,且与坐面保持95-100度的背倾角,这正是人体保持放松姿态的自然角度。其他如座宽、座深、扶手的高低长短等,都与人体各部的比例相适合,有着严格的尺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