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持续竞争力
大企业多融资渠道,规避了“钱荒”带来的影响。而从长期来看,对于以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来源的中小房企却是个考验。银河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孙鹏表示,尽管此次“钱荒”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杀伤力,但对资金需求量巨大的房地产市场而言,“钱荒”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负面因素,“可能会对容易缺钱的中小房企造成很大冲击”。
据媒体报道,目前长沙已出现了三四家小房企深陷资金断裂的窘境,连续多月发不出工资。据了解,这些小房企开发的楼盘由于开发周期长及受限购影响,处于滞销状态,资金回笼速度缓慢。而部分于年初取得较好业绩的小开发商,匆忙中扩大规模,但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往往拒绝放贷,一些小型房企只好转向高利贷堵上一把,这使得所谓融资成本不断攀升,最终成为拖累小房企的致命因素。
土地是房地产行业生产原材料,但银行这条融资渠道受阻后,手中无钱买地,已成为中小房企的普遍现象。这意味着进一步再生产受阻,制造面包的面粉没有了;退一步说,即便中小房企手中还存有剩余资金,拿地也难免要与大型房企遭遇,但凡有开发价值的土地,价格很高,中小企业在这点上无法与大企业相比。孙鹏解释说:“市场会优胜劣汰的。银行不会把钱给小房企,他们回笼资金的速度太慢。开发商没钱怎么开发?” “大型房企多盘联动的大动作让中小房企望尘莫及,洗牌在加剧。”世联地产集团研究总监吴志辉曾公开表示,“这是必然的趋势,现金流充足、土地储备充足、开发经验充足……这些都是大型房企胜出的法宝,而中小房企往往只能守着为数不多的货过一天算一天,缺乏持续的竞争力。”
陷“无钱难贷”困境
同策房产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介绍说,银行一般会对大型品牌开发商优先提供贷款额度,而对于中小开发企业则进行了一定条件的限制。由于贷款审批环节复杂,中小房企贷款成本明显高于大型品牌开发企业,生存环境步履维艰,尤其是在“钱荒”的市场背景下,银行对于中小房企的开发贷款的限制会更加明显。“钱荒”或将成为房企生存状态的分水岭。
显而易见,融资是房企能否正常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事实上,部分早先激进高价拿地的中小型房企,由于资金链的紧张及融资渠道的不畅,6月之后已显得低调许多。目前看来,大型房企因为资金实力雄厚、土地储备丰富而不惧“钱荒”,通畅的融资渠道令其“强者愈强”;而银行较为注重信贷的质量,实力较弱的中小房企很难从这一重要融资渠道获取大量资金,后续发展难免受到影响。
业内人士预计,一部分发展不畅的中小房企,可能会处于“缺钱——无地——无法开发项目—无法回笼资金”的恶性循环状态。据中国房地产协会预计,未来3年,至少有30%的内地中小房企会被淘汰。
另外,自2013年5月以来,由于受到美国拟计划退出QE3影响,加之中国经济持续“去杠杆化”,资金的可持续周转成了部分房企亟须面对的问题。同策房产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指出,目前国内房地产融资环境和难度在持续恶化。相比周转速度快、信誉度极高的大型房企,中小房企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要大很多。因此,“房企不得不通过境外融资渠道或者其他创新型的融资方式”,来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