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商通 黔商通 = 建网站 + 送推广 + 促转化 | | 手机浏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商业协会 » 正文

奶奶给孙子割“螳螂嘴” 险些送了孩子的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12 作者:gzsqwcom   浏览次数:484
婴儿啼哭的时候,常常可以看见其口腔两边颊黏膜处较明显地长有两块坚厚的肉团,俗称螳螂嘴。老辈人认为螳螂嘴会妨碍新生儿吃奶,

婴儿啼哭的时候,常常可以看见其口腔两边颊黏膜处较明显地长有两块坚厚的“肉团”,俗称“螳螂嘴”。老辈人认为“螳螂嘴”会妨碍新生儿吃奶,需要将其割掉。然而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不科学而且危险的做法,不仅不能改善宝宝吃奶的情况,反而很可能引起感染,严重的可能威胁生命。

欢欢(化名)刚刚满月,家住苏北的农村,这几天来孩子一直不怎么吃奶,家里人都很着急。欢欢的奶奶说肯定是“螳螂嘴”影响孩子吃奶,要把两侧的肉团割开,于是就用刀把孩子口腔内双侧脸颊黏膜割破了。然而,刚割过黏膜之后,欢欢就开始哭闹,两颊的伤口血流不止。这下,欢欢的奶奶慌了神,赶紧把儿子儿媳叫回来,把孩子紧急送往医院。当地医院一看情况严重,简单处理后,让他们赶紧把孩子送到南京市儿童医院。儿童医院口腔科李静主任接诊后,发现欢欢面色黄灰,生命体征微弱,已经进入休克状态,立即通知急诊抢救室准备抢救。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和后续的输血治疗,欢欢的命总算保住了。吓得不轻的欢欢父母和奶奶总算松了一口气。

南京儿童医院口腔科的李静主任说,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一些传统的陋习害人不浅,像割“螳螂嘴”这样的做法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婴儿的口腔黏膜非常薄嫩,而婴儿本身的抵抗力很弱,如果黏膜发生损伤很可能导致细菌从破损处侵入,引起口腔黏膜炎症或颌骨骨髓炎,严重者细菌进入到血液循环中,甚至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危及生命;此外婴儿黏膜下血管丰富,黏膜损伤可能导致大量出血,短时间内即可能导致婴儿缺血性休克。

专家指出,其实所谓的“螳螂嘴”就是颊黏膜下的脂肪垫,新生儿吸奶时需借助脂肪垫的吸力造成口腔内负压,使乳汁易于流出,脂肪垫不仅不会妨碍吸奶,反而有助于新生儿的吸吮作用,属于正常的生理结构。因此割“螳螂嘴”有助于吃奶的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通讯员 吴叶青 记者 于丹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万盟汇 | 花果山农业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黔商通企业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1300000号-4
免费服务电话:0851-000000   
地址:广州白云区新民大厦211 投诉咨询:1399999999
版权所有:广州州万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5
粤ICP备00001685号-2

粤工网安备 430115020017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