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商通 黔商通 = 建网站 + 送推广 + 促转化 | | 手机浏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热点信息 » 正文

能工巧匠组副组长岳振侃“两赛一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1-05   来源:金黔在线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031

金黔在线讯   今年“两赛一会”上,许多作品在创新和制作工艺上有了质的飞跃。许多专家对今年“两赛一会”的作品提出了很高的评价。为什么今年的作品会有如此改观?今年的“两赛一会”又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贵州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两赛一会专家评审组成员,旅游商品能工巧匠组副组长岳振。

  岳振告诉记者,“两赛一会”到今年已经举办了4届,每一届都有新的变化。特别是今年,各类别的能工巧匠们都非常努力,许多作品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最突出的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作品在制作上体现了商品意识,工匠的市场概念得以增强。许多作品在创作题材、工艺技术、材料应用上都体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第二,产品制作工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产品还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达到了量化生产的条件。

  “如何让产品进入市场,适应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这是今年“两赛一会”关注的热点。岳振举例说:“贵州著名的蓝印花布,一直以来都是作为面料使用,许多海外客商购买后把它当作装饰品。制作者看到这点后,重新对蓝印花布进行包装,使它从面料向装饰品转型,现在蓝印花布远销海外。”另外,一些产品在继承了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还向科技化、实用化迈进。今年的产品里就有一种保健枕头,这种枕头不仅具有安神健身的功效,还融合了具有贵州特色的刺绣、蜡染等民族元素,即有实用性,也具备艺术品价值。

  岳振向记者介绍了一些产品在创新上取得的突破。比如近年来紫袍玉带石开发量过大,许多雕刻工匠们则推出了桃花石、花斑玉等新型石材作为雕刻原料。一些蜡染也从传统的冰纹向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风格转变。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工匠把贵州傩戏面具风格和偶人制作向融合,开发出具有贵州特色的傩面具人偶工艺品。

  “贵州的旅游商品销售量占旅游业总收入比重17%左右,但发达国家则达到50%以上,贵州的旅游商品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岳振说。但他认为旅游商品概念与一般的工艺品不同,旅游商品得到规模化生产和保证,才能推动旅游商品的竞争力。虽然传统工艺品所突出的传统文化、工艺、特色等概念需要得到保护和继承,但旅游商品的规模化生产与之并不矛盾;另一方面,一些产品在规模化生产上也有待突破。“就好比贵州刺绣,其内容丰富、制作精美,许多外省专家评价——贵州刺绣天下第一。但是贵州刺绣生产流程复杂、耗时长,商品化层度低,仅仅作为装饰品为主,现在还没有找到规模化生产的办法。”“其间,尤其注意的是旅游商品在开发和创新上要注意保护和继承传统工艺和文化特色的部分,不能把传统文化特色全盘抹杀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岳振特别强调。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万盟汇 | 花果山农业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黔商通企业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1300000号-4
免费服务电话:0851-000000   
地址:广州白云区新民大厦211 投诉咨询:1399999999
版权所有:广州州万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5
粤ICP备00001685号-2

粤工网安备 430115020017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