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商通 黔商通 = 建网站 + 送推广 + 促转化 | | 手机浏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旅游 » 正文

在青山绿水间建“世界花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28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刘莹   浏览次数:1961
在青山绿水间建世界花园 百里杜鹃体制创新赢来旅游发展春潮   正是一年春好处,彝山旅游涌春潮。进入3月下旬,百里杜鹃花开始
在青山绿水间建“世界花园”

——百里杜鹃体制创新赢来旅游发展春潮

  正是一年春好处,彝山旅游涌春潮。进入3月下旬,百里杜鹃花开始铺山盖岭、俏立枝头,以“地球彩带,世界花园,养身福地,避暑天堂”著称的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正以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笑迎八方嘉宾。

  “为了让百里杜鹃尽快成为世界游客的花园,我们的干部职工坚持长期吃住在山上,发扬“5+2”、“白+黑”工作作风,拼命三郎式地投入交通、亭台、场地、宾馆等各项基础设施和生态家园、产业调整、宣传推介等工作,3年干了比过去30年多的事情。”回味创业的艰辛,百里杜鹃党工委书记黄家耀、管委会主任熊灿平说。

  体制新,发展首先破瓶颈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一千多年前,唐代白居易在《山石榴寄元九》诗里,如此酣畅淋漓地赞美杜鹃花。这美轮美奂的杜鹃花,在我省大方、黔西两县交界处铺山盖岭地聚集,调查显示,百里杜鹃总面积125.8平方公里,有马缨、团花、露珠、迷人等41个品种,占世界杜鹃花4个亚属中的全部。

  天生丽质难自弃,为了让百里杜鹃走出深闺,1993年,毕节地区举办了首届中国贵州百里杜鹃花节,往后每年中,杜鹃花节由所属的大方、黔西两县轮流坐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怕办节。往后多年中,由于交通、体制等多方面原因,市场型游客进不来,杜鹃花区分属的黔西、大方两县备受“接待旅游”困扰,带来保护、开发的种种矛盾。

  如何破解破除旅游发展中的观念、体制等诸多障碍,2007年7月,毕节地委、行署根据省委有关专题会议纪要和省编办的批复,成立了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正式作为毕节地委、行署的正县级派出机构,辖4个少数民族乡54个村近10万人,总面积为500多平方公里。

  “有了体制创新,百里杜鹃的旅游就有了出路。”黄家耀说,在最美的地方开创最新的事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百里杜鹃管理区采取边搭建机构、建章立制、理顺关系,边加强各项建设的办法,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煤养花”,谋远虑必先解近忧
  在地下资源富集的贵州,有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有杜鹃花的地方一定有煤。百里杜鹃被发现之初,有人认为,杜鹃花和煤炭是一对造福当地的“孪生姐妹”。但随着百里杜鹃声名远播,煤炭开发炙手可热,两者又成了一对“生死冤家”。

  因为煤富集、煤层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百里杜鹃中心花区所在的普底、金坡两乡,依靠开采小煤窑,一度实现财政收入飙升,群众富裕加快。然而,与之伴生的安全隐患、生态破坏也凸显。小煤窑消耗了不少坑木,伴生各种安全事故。运煤重车压坏公路,污染环境,路边的杜鹃树被煤尘染黑,就连中心花区也难幸免,这曾让百里杜鹃当时所属的黔西、大方两县操够了心。

  采煤和护花,就这样矛盾交织。

  谋远虑,必先解近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发展杜鹃花旅游是终极目标,但不能一蹴而就。从百里杜鹃的出路看,煤炭产业吹糠见米,富民富财政,只有通过合理开采,让群众共享资源开发成果,靠“煤炭财政”打好旅游发展的基础,才能化解各种发展矛盾,推动旅游产业迅速升级。对此,百里杜鹃管理区变堵为输,通过招商引资,搞好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通过建“花园式”矿区和规划工业园区、建专线运煤公路,确保工业发展不对旅游带来负面影响。

  由是,煤炭和杜鹃花的矛盾得到合理化解。3年来,百里杜鹃辖区内30多对合法煤井交了一份惠及政府和群众的“成绩单”:财政收入节节攀升,2010年实现4188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22617万元,为政府转移支付投入旅游基础设施提供了条件。煤矿企业不仅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而且拉动了运输、饮食服务等三产和种养业的发展。

  有了路,才有杜鹃花旅游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旅游也不例外。“过去,百里杜鹃花区的公路都是等外级砂石路,路况差,坑凹大,行走艰难。尤其是晴天,车子一过,尘土飞扬,看花的人肯定要吃灰土。”熊灿平回忆,百里杜鹃从1993年举办首届杜鹃花节开始,便因交通掣肘而举步蹒跚。

  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成立后,打通进出通道成了首要任务。经过3年的努力,目前,百里杜鹃到黔西县城的公路实现了运煤公路和旅游公路分离,连接贵毕高等级公路黄泥塘匝道、连接大方到金沙的三级油路已经打通,加上景区内的普底、金坡、大水、仁和、百纳的互通油路和核心景区的观花道,初步形成内连各个景点,外接省内各地县和周边重庆、四川的旅游公路网,通达条件大大提高。

  “有了路,才有杜鹃花旅游。”黄家耀预测,今年的杜鹃花节,将随着路网的畅通,推介力度的加大,旅游市场的拓展,管理力度的加强,与织金洞、九洞天的强强联合,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从百里杜鹃的旅游大发展来说,这才刚刚起步。”黄家耀补充,等到毕节地区境内的杭瑞、厦蓉、贵毕等高速公路和成贵快铁、贵广铁路等交通大动脉几年后畅通时,周末观光游、休闲游、体验游、避暑游将会把百里杜鹃带进旅游黄金期。

  抓特色,做好“四季旅游”大文章
  穿行于百里杜鹃的各条入境公路上,亮丽的黔西北民居格外耀眼,沿途两侧的樱花、桂花、香樟等名贵树木,井然有序地排了三排。在沿途可视范围,新种了蚕桑、桃、李、梨、茶叶、金银花等经果林和中药材。一些过去种植水稻的田块,变成了大棚蔬菜地。近年来,百里杜鹃种植了经果林6万亩,建成特色种植、养殖基地17个,种植特色蔬菜24000多亩,成立了5个特色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启动了今冬明春特色经果林、特色蔬菜、生态畜牧业、茶叶、中药材等五大产业规划。

  “百里杜鹃作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省十大风景名胜区、全国AAAA级景区、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除了杜鹃花所释放的独特魅力外,其6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展示了森林之旅、生态之旅的特有魅力。”百里杜鹃管委会副主任黄宗举说:“现在,我们要围绕‘特色’二字抓旅游;要围绕四季旅游的思路,把生态建设完善好。”

  特色,不仅体现在以杜鹃花为品牌的生态和气候,而且在于管理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上的创新和努力。

  特色之一:建特色民居和花海文化城。目前,百里杜鹃已建成四星级“小木屋休闲度假区”,成了游客追逐的栖息地。以“彝山、苗寨、满族村庄”为特色的黔西北民居,成为花区的一道风景线。正进入招投标实施阶段的“花海文化城”,以高起点的蓝图让人期盼。

  特色之二:围绕真山真水谋划四季旅游。百里杜鹃多年来由于中心花区的率先开发,给外人形成旅游季节短的印象。为此,百里杜鹃管理区根据自身有湖泊、清溪、草原、古树、五月杜鹃等喀斯特奇山异水和清凉气候的资源禀赋,着力做四季旅游文章。目前,百里杜鹃大草原的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成为游客夏秋避暑休闲的去处,百里杜鹃湖、米底河、杜鹃花王等景区的开发也进入起步之中。

  与此同时,百里杜鹃还围绕“生态立区、旅游强区、工业富区、城镇带区、科教兴区”五大战略,围绕旅游这个中心,开展产业调整、生态建设、建特色集镇和民居等方面的工作,为旅游产业赢来更多游客从观光游走向休闲、避暑游锦上添花。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万盟汇 | 花果山农业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黔商通企业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1300000号-4
免费服务电话:0851-000000   
地址:广州白云区新民大厦211 投诉咨询:1399999999
版权所有:广州州万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5
粤ICP备00001685号-2

粤工网安备 430115020017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