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商通 黔商通 = 建网站 + 送推广 + 促转化 | | 手机浏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热点信息 » 正文

盐荒起因于社会心理与文化传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24   来源:黎明:星空评论 作者:wangyue   浏览次数:1308
抢盐风刚过,许多人对这场突发事件感到不可思议,心中有些谜团尚待解析,追责的呼声也很响亮,大家公认此事不简单。有些官方机构
 “抢盐风”刚过,许多人对这场突发事件感到不可思议,心中有些谜团尚待解析,“追责”的呼声也很响亮,大家公认此事不简单。有些官方机构和民众顺思维习惯揣摩此事,认定在这一“大规模群体事件”背后,必有某种势力充当黑手和炒手。

 

    此事确实不简单,但认为它一定是一种不简单的力量实体所发动,认识却失于简单。实际上,问题更复杂一些。

 

    先说官方责任问题。抢盐现象刚冒头网上就开始嘲笑、批评,可以说网声超前于政府声音。有不少网友批评政府对抢盐风潮“反应迟钝”,而我说“迟钝”有理。一则,这种事不在智力可预测的范围,对此不可能有应对预案。扯千扯万都扯不着的事,谁能想到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会导致中国抢盐?对科学机构、大学和学者、传媒界以及民间都想不到的事,要求官府早想到,这个要求过高了,这事和民间已有建言的事情大不一样。二来,集体抢购食盐本身不是很大的事,没有明显的政治意味,仅涉及一种商品暂时的市场平衡,而对这种商品,政府是有底气的,不缺,也不担心紧缺。更重要的,这事激不起民怨,连带不出其他多大的纠葛,对这种无明确诉求的“风潮”,即便人们成群扎堆,也不值得紧张反应,更不该反应过度。

 

    许多网友将抢盐和政府公信力挂钩,我看事件起源和政府公信力确实不存在直接联系,至少不是公信力原因所直接导致。但不好否认有间接关联,大家一般认为这表现了强烈的“不安全感”,而要说不安全感的存在与凸显和政府公信力无关,这就说不过去了。再,政府虽反复辟谣、警告、安抚而基本无效,直到各地断货风潮方休,这现象证明公信力问题非常严重。所以我觉得,政府没肇事,处置时也没犯错,但在辟谣后脸面却显出不怎么好看。

 

    再看事后的查谣和追究举措。谣言源头始终不知所在。有人把肇事根源指向“在股市中兴风作浪的浙江游资”,指控游资在头几天即买入了大量有盐化业务的股票云南盐化、兰太实业、南风化工,然后再通过信息手段误导公众买盐。浙江游资嫌疑可谓不小,因为抢购潮的受益方也只能是盐业和相关个股拥有者。可是,侦查必须得出买股行为和信息手段直接关联的证据,落实到具体人、具体的通讯工具、通讯内容或网帖、新闻报道,掌握其预谋策划和实施细节等全部证据。这里的决定性证据,不是股市动态,而是“信息传播”。再则,“浙江游资”怎么会有如此预知神通和掀动力量?这值得一问。

 

    “每月3元钱,硒盐防辐射”公然上了南京盐业公司官网,日期显示为16日。南京盐业办公室工作人员对记者解释已查实是黑客入侵所为。这事蹊跷,需要警方介入。我断定,这个页面也不是传言的源头,要是的话,会有买盐人的反馈信息。

 

    3月17日,南充市南部县网民胡某,在广元一网站论坛上发帖称“食盐商停止生产食盐,食盐全部涨价”,被行政拘留5天。 “停止生产”说法确实不靠谱,但这位不是始作俑者也可以确定。广元市公安局利州分局表示“该帖发布后,引起网民大量跟帖,极大地影响了网民情绪和社会稳定。”这是个夸张的说法。

 

    3月20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作出处罚决定,在网上散布日本核电站爆炸污染山东海域谣言的杭州网民陈某被行政拘留10天,并处罚款500元人民币。查其“违法事迹”,此人谣言亦非原创。

 

    查来追去,谣言源头始终不知所在。这佐证了我3月17日做出的判断:抢盐风潮的意味或者教训在事件背后暗藏,内涵主要是社会学、心理学意义上的。

 

    看抢盐人的构成,可知抢盐的年龄较大,其中网络信息的受众不多,多是电视受众,其中信息闭塞者众。从极度封闭时代过来的人,能人格基本健全、头脑清晰管用就很不容易了,这一项就是他人生辉煌成就、自身的卓绝超越。仍然不善接收、分析信息的“主流老人”,貌似狡黠而实际大愚,虽蒙受最大苦难却仍然理性匮乏,心理困顿而不自知。他们成为抢盐主力军,乃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苦难的记忆不时在心底暗涌,他们无意识地承载历史记忆。囤盐属于有特色的中国传统,过去出了别的事也买盐,感觉不妙就要买盐,其实也不管是不是碘盐,总之恐慌就祭出囤盐这一无济于事的“法宝”。这次囤盐之前,最近的一次集体囤盐活动在非典时期;这次买盐,也不论居住地离污染源有多远。

 

    他们缺乏表述能力,虽自以为“知足常乐”,那只是因为不知道也说不出自己的内在意识。但他们的行为足可证明他们悲观到什么程度:社会能到多么惨?咱们可能没有盐!世道能有多么坏?它能坏到没盐卖!

 

    掀动这场风波的“黑手”,强劲而无形,它是社会心理、文化、传统的力量。抢盐风为现实人群中的“心理应激”和“集体恐慌”所导致。为什么囤盐?囤盐是一种民间记忆,囤盐是穷人的保值行为。第一,千年不腐的生活必需品;第二,历代官府专营,禁私盐一向不遗余力,此物因强垄断而物值不符;第三,乱世交通隔绝,盐价飞涨的可能性极大;第四,许多老人还记得连买盐都没钱、吃盐都节俭、甚至吃辣椒代盐的贫困生活,那日子距今还不算遥远。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万盟汇 | 花果山农业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黔商通企业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1300000号-4
免费服务电话:0851-000000   
地址:广州白云区新民大厦211 投诉咨询:1399999999
版权所有:广州州万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5
粤ICP备00001685号-2

粤工网安备 430115020017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