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之年。遵义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发展基础等原因,中部、西部、东部、北部四大板块客观上存在区际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于欠开发、欠发达的革命老区遵义而言,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制约,要实现全市的全面均衡增长显然是不现实的。
针对这一实际,遵义市要优化布局,突出特色,区别对待,各展所长,激发活力,就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以扩内需为根本途径,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强大动力,以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加快发展黔北综合经济区”和“三新一强”战略部署,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三抓”,推进“一建双创”,打造“六大环境”,努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中部崛起,西部突破,东部开发,北部攻坚。各县(区、市)要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扭住发展重点,紧紧抓住当前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的历史性机遇,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在产业间建立具体明确的整体目标和发展重点,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推进,建立起有效的约束与管理机制,形成产业联动,优势互补,区域合作,千方百计加快发展。
中部崛起要争先
中部红花岗、汇川和遵义、桐梓、绥阳五区(县),聚集了全市十大工业集聚区中的新材料、机电、煤化工、煤电化和制药等五大集聚区,聚集了“六大标志性工程”中的80万吨氧化铝、桐梓火电厂、桐梓煤化工、绥阳煤电化等五大标志性工程,聚集了黔北综合经济区中的制造业基地、新材料基地,同时也是红色旅游和自然风光旅游目的地之一,部分名烟名酒等食品加工业也集中在该区域。要充分利用五区县区位优越、资源优良、技术优先的优势,以建设大项目为依托,以加速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为推动,以壮大第三产业为突破,加快强县建设步伐,实现强县进位,富民富县,切实担负起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和黔北综合经济区“发动机”牵引作用。
第一,率先提升承载能力。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工建设黔渝快速铁路,切实做好遵义火车站搬迁前期工作;加快杭瑞高速公路遵毕段建设进度,开工建设杭瑞高速公路遵思段、机场高速公路和遵义机场;加快城市主干道建设,完善路网结构,疏解交通拥堵;启动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动“一建双创”:以五区县为重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功,完成“双创”年度目标。通过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工资性收入,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快速增长。配套完善教育、医疗、就业等相关政策措施,解除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强城市城镇吸附力、承载力、牵引力、辐射力。
第二,率先加速工业化进程。依托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先进技术条件,在汇川区、新蒲新区大力发展以遵义航天军转民制造业基地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科教园区;在红花岗区、遵义县大力发展新材料、医药和食品产业,招商引资建设集群式工业园区;在桐梓县和绥阳县大力发展煤化工和煤电化循环经济。全力将我市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实施“一区两园”管理体制,加快以工业集聚区、国家新材料基地为重点的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煤炭、冶金、装备制造等行业整合技改,加快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第三,率先壮大第三产业。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推进五大革命纪念地红色旅游合作,加快重庆-广安-遵义-贵阳区域旅游发展,加快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打造环城旅游精品线,加速红色、生态、地域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加快发展会展经济,着力打造“转折之城、会议之都”,办好中国(遵义)酒博会,办好中国(遵义)茶博会,办好“金融风暴何处去——转折之城论转折”论坛,办好贵州“美食节”活动。积极推动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房地产、文化体育、餐饮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着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培育壮大民营担保企业,做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推进企业上市培训辅导和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推动遵义钛业等企业在条件成熟后尽快上市。
第四,率先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城市需求调整结构,加强无公害蔬菜、畜禽养殖等基地建设,着力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产品升级换代。围绕中路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沿高速公路、国道、铁路、机场等交通主干线抓好生态农业建设,打造黔北生态走廊,提升我市生态农业品牌。加快区域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西部突破要紧跟
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