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商通 黔商通 = 建网站 + 送推广 + 促转化 | | 手机浏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医药 » 正文

王国强:中医药要在医改中发挥重要作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3-18   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286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较长篇幅强调要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提出医改五项重点工作,并突出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

    医改方案两会后即将公布并全面启动。医改对中医药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成为中医药行业最关切的主题。3月6日,在医卫界政协委员驻地长白山国际酒店,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接受了记者采访。

    医改必须充分考虑并从中国国情出发

    “充满信心和力量”,王国强这样表述听罢政府工作报告的强烈感受,“这是一个体现人民心声、反映人民意愿、代表人民利益、凝聚人民力量的好报告”。

    王国强认为,温总理在报告中对中医药提出的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是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的进一步深化,今年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全国中医药工作者深受鼓舞和激励,深感责任重大。

    王国强说,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连医疗保障制度比较完善的美、英等发达国家也在不断改革探索。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多数,推动医改的难度更大。“方向明确,前景光明,但我们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

    “中国的医改,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王国强认为,他国的医疗体制虽可借鉴,但我国是大国、穷国办卫生,必须从国情、国力包括医疗保障、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和公立医院的现状出发,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卫生中医药现状的医改政策措施。

    总理在报告中强调“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是基于对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优势的深刻认识,完全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卫生事业、中医药工作的发展现状。

    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卫生保障基础较差,因此我国医改必须考虑中医药、民族医药的特点,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中的作用,王国强说,“其他国家都不能在医改、医保中体现中西医两种方法,只有中国能做到”。

    王国强说,中医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和西医药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重要使命,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作为我国原创的医药科学,是我国具有自主创新潜力的领域,它对建设创新型医学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药作为有效防治疾病的手段,其对疾病的认知方法和治疗理念,与当今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和医学模式的深刻变革趋势是一致的,顺应了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和世界医药市场的新需求,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意义重大。

    那么怎样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中发挥作用呢?王国强认为,应在五个方面即温总理提出的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中发挥作用。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医保政策要鼓励中医药服务

    王国强指出,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要认真研究和建立鼓励中医药服务的医疗保障政策,要研究制定鼓励医疗机构积极提供引导参保人员有效利用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措施。要在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的支付办法中,制定扶持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服务的具体的政策措施。

    如果中医药服务在医保中不能报销,或者报销比例很少,就会直接影响中医药服务的覆盖率。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坚持中西药并重

    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其他国家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他们的基本药物目录中只有西药,但是中国的基本药物目录应按照中西药并重的原则,合理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在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价格制定、临床应用、报销比例方面,要充分考虑中医药的特点,充分考虑中医辨证施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万盟汇 | 花果山农业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黔商通企业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1300000号-4
免费服务电话:0851-000000   
地址:广州白云区新民大厦211 投诉咨询:1399999999
版权所有:广州州万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5
粤ICP备00001685号-2

粤工网安备 430115020017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