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服装业何去何从?外部环境的多变以及各自的复杂性,都很难遽而给出一二三的建议。随着国家最新的纺织业振兴规划出台,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被行业专家称为“调整重拳”。振兴规划是国家给行业的信心之举,目前国内的近5万家纺织规模以上企业将会从中受益。行业的发展最终要在市场上才能得以实现,国际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内需市场压力加大。国内纺织行业发展的信心主要在于内需市场,规模以上企业2000年内需占生产产值的67%,到2008年这一数据上升至77%,内需是纺织行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外需下降,内需压力加大
内外两个市场本似各自为政,但2008年以来,出口市场的下降加大了国内市场的压力。
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08年1至11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总额304.33亿美元,同比增长0.62%,虽然略有上升,但部分产品进口额及所占市场份额同比下降。其中237类(棉制或人纤游戏装)、300类(棉制普梳棉纱)、613类(人纤平纹布)、645类(人纤男毛衫)、733类(丝织男西装式外套)、850类(丝绸及植物纤维制裙子)6类产品进口额同比下降50%以上,其中5类产品市场份额下降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美国新总统上台后,“只买美国货”的想法也频频见于美国的报纸网站,且不论这一想法是否会成真,但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抬头,美国这一国内纺织服装出口的大市场无疑将会进一步地萎缩。
不仅是美国市场,欧洲、日本等市场的“胃口”也都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报告认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盟工业制造业就业迅速下降,失业人口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加上欧元区利率偏高,对消费形成一定抑制,因此2009年欧盟市场需求将进一步疲软,衣着类消费同比下降约1%,预计全年我国对欧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为0至6%。2009年日本居民消费将继续萎缩。由于日本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难以增加财政投资,银行利率目前已经为零,政府货币调控手段有限,市场需求难有实质性恢复。但是,日本在本轮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比欧美相对较轻,加上居民支持结构比较合理,因此市场萎缩的程度也不会非常严重。综合考虑推算,预计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对日出口增速为1%至5%。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3大重点市场的低迷,使得出口企业转向了新兴市场。报告认为,2009年我国纺织行业对俄罗斯、印度、巴西及非洲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市场出口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是行业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居民的衣着类消费需求方面,亚洲国家保持了比较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2009年该地区需求增长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预计全年增幅将为5%至10%。但新兴市场的复杂性也使得市场开拓必然是缓慢的。
外需下降,加大了内需增长的压力。出口企业建立自主品牌转攻国内市场,这一趋势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加速,而2008年上半年在出口企业发展受困的同时,主打国内市场的自主品牌却增长强劲,尤其是美特斯邦威、七匹狼等上市公司。这一落差也推动了出口转内销的步伐,更多的企业加入了国内市场的争夺,并投入了更多的财力、人力、物力。
国内市场的压力无疑是加大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1至11月我国CPI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6.3%,但服装类CPI价格指数同比降幅为1.4%,位列CPI8类价格指数中3类下跌类别的跌幅之首。有观点认为,这一数据表明,服装市场的供大于求导致了服装价格整体呈跌势。
扩大内需 应关注农村市场
扩大内需,从社会层面来看即通过投资、财政刺激提升国内需求,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是如何扩大国内市场。但如何在既有的规模上扩大市场,换句话说国内市场如何支撑起越来越多服装企业的发展?2008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中将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提上了重要位置。从以往的注重城市消费尤其是一二级市场向县级市场、乡村市场迈进,加大了市场的广度。如黑骑服饰就计划在安徽各县遍地开花,开店70多家。县级城市的消费力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商家的关注。进而到乡镇农村市场。在“家电下乡”的带动下,零售业也逐步向乡镇农村迈进,超市、专卖店都深入进来,在江浙一带的农村也能看到李宁、安踏、唐狮等品牌的专卖店。
森茂纺织制衣有限公司过去主攻外贸出口,今年将推出生活内衣品牌“EK”。据该公司经理谭祖远介绍,“EK”锁定大众化消费,强调高性价比。他认为,近年来很多出口企业开创内销品牌,开拓内销市场,但一般定位很高,这可能是个误区,国内大众消费市场广阔,只要产品舒适、性价比高就肯定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