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商通 黔商通 = 建网站 + 送推广 + 促转化 | | 手机浏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家居 » 正文

炒家欺世盗名 海南黄花梨交易几近终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3-02   来源:慧聪网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221
 慧聪家居用品网2009年春节前一个月,海南海口市金世纪6楼花梨商家已全部撤柜,彷徨和迷惘写在商家们的脸上;每个星期天都很火爆的东湖花梨市场也没有以前热闹了,交易量萎缩得厉害;海口几个花梨家具厂,早已裁员停产,个别有实力的厂家已转移生产方向,重点生产普通红木家具;过去以打磨抛光、翻新家具为营生的作坊,也是生计艰难;广州新会、福建仙游这两个被称为全国最大的红木家具集散地,同样工厂倒闭、原材料暴跌、产品严重积压,这就是海南黄花梨交易市场的现状。

家具卖场

家具卖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业内人士指出,如今黄花梨交易几近终止,原因就在于人们没能正确认识到花梨的价值在于精美的工艺。

    泡沫破碎,古玩市场人去楼空

    海南黄花梨,向来被誉为中国最贵的树。其做成的红木家具,是木材家具中的极品。2007年被称为海南黄花梨的“牛年”。当时,木板叫价达9000元一公斤。就在这一年,广西北海一名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总一下子从海南买走了4000多万元的原材料和成品家具。

    上世纪70年代,当时海南黄花梨的价格仅为一两毛钱一公斤。近些年,少数北京、上海等地的买家来海南花巨资大举收购海南黄花梨木,让海南本土人士大为震惊,纷纷加入抢购收藏黄花梨的行列中。到2008年,海南省内黄花梨木板的价格已被炒至每斤2万多元,就连普通的料子也要卖到数百元一斤。在海口人民公园有一棵百余年历史的花梨树。数年前,已有“地下市场”的一些人开价5万元要这棵树。2008年初,“地下市场”开价已达40万元,由于海南政府部门保护得力才得以保存。

    记者近日采访过被收藏界认为是“海南花梨第一人”的郑永利。他19岁从浙江来到海南做木工,在上世纪70年代,海南黄花梨的珍贵还无人知晓,甚至有人拿来烧火做饭,而有的药材公司则以一两毛钱一公斤的价格收购回去,当作红花油等药材的原料。就是从当年的各种药材公司收购开始,黄花梨一直以一种药材的身份论斤出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一些不懂装懂的所谓收藏家一路爆炒,制造出了繁荣的假象。

    然而,这个巨大的泡沫仅存在一年时间就开始破碎。2008年5月开始,黄花梨价格开始下跌,交易率不断向0逼近。

    炒花梨,确实让一些人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但也滋长了一些人的“野心”,他们开始借钱、贷款买花梨,然后囤积起来,期待着价格炒起来。有的人原来是认不得多少字的农民,是黄花梨让他们洗去了脚上的泥巴。他们并没有理解花梨精美的工艺,只是傻傻地买来木头,再用防盗门锁起来,沾沾自喜。买多了,他们之间会相互攀比,都说自己的最值钱。同样的一张八仙桌,今天你说你的价值20万,明天我就说我的价值30万。

    现在,花梨这架“直升机”却是自由落体。2007年的时候,海口新世纪6楼的花梨市场,铺面月租金少则数千元,多则2、3万元,当时有数十家卖黄花梨的铺面。2008年,海南黄花梨的价格炒到了顶点,随后生意就一直走下坡路。现在降价的幅度形同割肉,众商家被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折磨得怨天尤人,苦不堪言。

    “唯材论”能站得住脚吗?

    “未经艺术加工的黄花梨木块,竟有人喊出几万元一斤的天价?花梨家具的根本价值在于它的工艺,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必然导致自食苦果。”2008年5月至今,黄花梨交易几近终止,知名红木专家周默认为主要原因就在于人们没能正确认识黄花梨的价值。

    “唯材论”是炒家们所用的主要手法,他们到处宣扬“只有海南黄花梨才是最好的木材,只有海南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万盟汇 | 花果山农业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黔商通企业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1300000号-4
免费服务电话:0851-000000   
地址:广州白云区新民大厦211 投诉咨询:1399999999
版权所有:广州州万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5
粤ICP备00001685号-2

粤工网安备 430115020017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