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金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如何向国内外同行展示发展成就、展出好的产品?我认为举办展览会是最好的平台。要展示中国五金行业形象同样要举办展览会。今年中国国际五金展览会已是第八届,展览面积已经超过10万平方米,由于美国芝加哥国际五金展解体,我们举办的中国国际五金展于2004年就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展。
早在1997年我们就与德国科隆公司有过接触,并认为继美国、欧洲之后,下个五金大展的举办地应该在亚洲,而亚洲的展览会应该在中国。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打开了大门,也为举办国际展览会创造了有利条件。1999年,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我们开始策划举办大型国际五金展览会,改变以往五金展览会无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项目的做法,决定定时、定点、定期举办展览会。
2001年9月,首届中国国际五金展览会经过不到一年的筹备,终于锁定在上海,展览规模只有1万平方米,客源也不多。此后,我们做出展览会要走国际化道路的决定。因为当时协会已正式成为国际五金协会联合会(IHA)成员,而且正在做申办第49届世界五金大会的准备。又经过近两年努力,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003年,中国国际五金展览会由于得到了科隆展览公司的加盟,展览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在浦东新馆租下的3个展览馆摆得满满的。从此,展览会一年一个台阶,从3万多平方米,到5万多平方米、7万多平方米,直到今年的10万多平方米,中国国际五金展览会名副其实地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国际五金大展。
中国国际五金展对我们中国五金行业很重要。首先通过展会把企业带向了世界;第二,搭建了广交朋友、了解市场、发展合作的国际化平台;第三,展览会走国际化高端路线,通过协会加入国际五金联合会,使中国五金行业在世界五金业获得地位,获得话语权。
培育产业集群,形成区域化发展,应该说是协会与地方政府部门联合打造的另一张名片。
第一个特色产业区域的命名,是给张家港大新镇的。1996年,五金业占大新镇地区生产总值的38%,协会与地方政府部门通过指导和考评,授予大新镇“全国五金之乡”的称号。以后协会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培育特色产业区域,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行业从企业单体发展到产业集群,涌现出33个五金特色产业区域。至今协会已分别授予33个地区特色区域称号,这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链的延伸、劳动力就业、城镇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针对五金行业多、产品杂的特点,在组织建设上,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分行业成立锁具、工具、燃气具、抽油烟机、打火机、淋浴房等10个产品分会,建立了纵向联系的行业协会分会,成为五金行业组织建设不同于其他协会的模式。
这样,横向的地方产业集群和纵向的行业协会分会,形成了五金行业纵横交错的、成熟的网络组织体系,形成了带动行业发展、实现行业管理和服务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