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生命自我修复
——金阳医院“自体骨髓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纪实
5月16日,金阳医院(原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了国内首项“自体骨髓干细胞立体定向颅内移植”手术,为两位因高血压脑溢血偏瘫、一位因左颞脑挫裂伤而深度昏迷两个多月的病人施行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技术,用病人自己体内的干细胞进行一次“生命自我修复”获得成功——偏瘫病人站了起来,深度昏迷的“植物人”开口说话。
周强博士与他的团队创造了这个医学奇迹。
十二年磨一剑今年3月,一个平常的日子,老左去上班,在路上突然感觉左臂发麻,到了单位,发展到连左脚也不听指挥,感觉不妙的老左立即打“的”回家,支撑着进了家门,立即昏迷过去。家人立即将其送到清镇市医院,诊断为高血压脑溢血,市医院又将其转到金阳医院,送到急诊室的老左,一只眼的瞳孔已经放大,接诊的神经外科四病房的周强主任立即为其动开颅手术,老左的生命保住了。
从死亡线上被抢救过来的老左感到庆幸。但是,这个刚步入中年,才40多岁的汉子却被自己生活不能自理压垮了,与大多数脑溢血病人后遗症一样,他的左半身偏瘫。来自铜仁的老罗与他同样因为高血压脑溢血而左半身偏瘫。
在金阳医院康复科,老左和老罗努力地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康复科主任秦达心里很清楚:中枢神经损伤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过程,这并不完全取决于医生和病人的努力程度,病人的中枢神经细胞的损伤,单靠外力是难以完全康复的,“病人大多数停留在第一、二阶段就没有进展”。随着一天天在康复中心治疗收效甚微,老左的心情越来越灰暗,难道我的下半辈子就这样躺在床上。
幸运的是,一个让老左站起来的医疗方案正在金阳医院院长、贵阳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向德芬、周强主任的计划之中,而这个医疗方案的酝酿,始于12年前台湾与大陆的一次骨髓捐赠治疗白血病。
20世纪末,干细胞移植治疗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如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技术已相当成熟。但采用的是异基因骨髓移植,需要采用他人的骨髓。
1997年,浙江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一次在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找到骨髓配对,由台湾一名妇女捐赠的1000毫升髓血输入到大陆17岁白血病少年刘金权的体内,移植成功。
当年出差到北京,时任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向德芬从电视中看到这个令人感动的报道,深深触动了她,这个救治病人的前沿技术在偏远的贵州太需要了。希望有朝一日在贵阳也能开展干细胞移植手术。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周强,当时仅30出头的年轻医生。
12年过去了。这是贵阳市二医快速发展的12年,在世界著名的神经外科泰斗王忠诚院士、北京天坛医院的支持下,市二医创办了贵州省第一家神经外科医院——贵阳脑科医院。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脑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治疗水平达到了国内一流,成为今天的金阳医院。也是在此期间,周强就读于天坛医院硕士,最后成为王忠诚院士的博士生。在这个长达7年的学习中,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始终怀揣一个愿望,就是早日掌握干细胞移植技术。在王忠诚院士的指导下,一次又一次做干细胞移植试验,失败,再试验,那是一个矢志不渝的探索, “失败,就是成功的基础”。王忠诚院士的鼓励使周强始终充满了信心。2008年10月18日,金阳医院成立了贵阳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在首批确定的科研项目中,干细胞实验室研究和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科研排在了第一位。
偏瘫病人是这样站起来的如果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那么21世纪是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的时代。在当今国际上,发达国家对于干细胞的分离、采集、运用与治疗、克隆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人们已寄希望用干细胞克隆出器官来进行治疗。
在科学研究上,条条大道通罗马,没有唯一答案,只有多种可能。在干细胞移植研究领域,周强选择另外一条道路。
人体是一个十分神奇而精密的“组织”。通过对干细胞的研究,周强认为,人体应该有自我修复功能。那么,如何把健康的原始干细胞直接“调”到受伤处,在人体内分化成神经干细胞,进而分化成神经细胞,让“生命自我修复”,帮助受损机体回归正常。在做了上千例的人体胚胎到小白鼠的干细胞移植试验后,如电光石火,周强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准备将这项命名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技术用于临床。这是一个未知领域。
作为我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