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贵州 开放的贵州
——全国人大会议贵州代表团团组开放活动侧记
3月6日下午,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贵州代表团举行团组开放活动,对境内外媒体开放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过程,回答记者提问。
开放日活动下午3时开始,有不少境内外媒体记者提前进场抢占“有利地形”:架设摄像机、安放手提电脑、调试录音设备,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求是、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济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新浪财经及路透社、香港文汇报、南华早报、彭勃新闻社等共59家境内外媒体的近百名记者陆续来到会场。
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主持会议。石宗源代表贵州代表团全体代表对中外记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说,贵州欠发达、欠开发,当务之急是发展。贵州发展快,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就好,这是辩证的统一。希望中外记者朋友们一如既往关心关注贵州,并通过采访活动更加了解贵州、宣传贵州、支持贵州,多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代表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向记者们介绍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随后,代表们发言踊跃,会场气氛热烈。副省长蒙启良代表、省发改委主任刘远坤代表、贵阳市市长袁周代表、黔西南自治州州长陈鸣明代表、铜仁地委书记廖国勋代表、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魏永柱代表分别就促进旅游业发展、加快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推进民族地区发展、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等方面的话题作了发言。
下午5点左右,代表们发言一结束,记者区域顿时热闹起来,大家争相举手要求提问和采访。
重庆商报记者问:温总理报告中指出,“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瓮安事件”以后,贵州处理应对突发事件会有怎样的认识?
石宗源代表的回答十分坦率从容:“瓮安事件”已经过去8个月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应该从这一事件中吸取哪些教训呢?我感到,我们在处理这样的突发事件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坚持信息透明。要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等途径让社会真实、准确、全面了解事件的真相,包括一些细节。第二,启动舆论监督机制。网上提出死者叔叔被五、六个人打了,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还没弄清这个事情,后来搞清楚了。我们马上实施舆论监督,及时披露。我认为,舆论监督说到底就是人民监督。第三,启动问责制。事实是什么样就什么样,该谁负责谁就负责,这样做实际上继承和发扬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传统。如果说还有什么总结的话,那就是要在第一时间和群众直接对话,不能光听少数干部的汇报。只有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听到实话、了解实情。
正义网记者接着问石宗源代表,“‘瓮安事件’以后,媒体给您较高的评价,南方人物周刊将您列为中国魅力50人,但是您却给自己打50分,为什么?”
石宗源说,“瓮安事件”的妥善处理,得益于中央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广大群众和新闻界朋友们的理解支持。就我个人而言,不足挂齿。2007年底,瓮安县群众安全感指数仅为59%,而到2008年底就达到89%。我非常欢迎大家到县城采访,实地看看真实的情况。我认为,在南方人物周刊的人物评选中,“80后”、“北川中学学生”都是集体;如果集体算人物,2008年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是“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中中华儿女所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了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中国的真正脊梁。
石宗源代表的坦率回答,让现场的中外记者十分满意,深切感受了贵州代表们的自信和开放。现场记者继续争相提问。
正义网记者向林树森代表提问,“由于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贵州交通建设方面的任务非常繁重,国家扩大内需对贵州是个机遇,如何能够做到项目到哪里,审计就到哪里?”
林树森坚定地说,这方面中央有了很好的制度安排,成立了检查组,省里也成立了检查组,贵州将完全按照中央部署,把资金用到实处。
香港商报记者提问,贵州农民工返乡安置情况如何?
林树森代表回答:贵州600多万农民工在外打工,金融危机后,大概有100多万人返乡,春节后,我估计没有继续出去打工的占返乡的10%左右。现在的情况是,城市需要就叫农民工,城市不需要就叫返乡农民工。总理在报告中提出在增加投资的大项目里安置农民工、企业不裁员、有组织进行劳务输出、引导农民工有序输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