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山水造茶势
——南明区携手产茶地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三年来,本身不产一片茶,没有一亩茶园的贵阳市南明区一直坚持为贵州绿茶“出山”、打造黔茶品牌而努力着,茶事活动也一轮精彩过一轮。今年,南明区联合产茶地,开通了全省首条茶乡生态旅游线路,成功实现了产、销两地的“无缝对接”和共同发展,此举不仅是该区创新思维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更是对该区敢于“无中生有”做“茶业”的胆识与气魄的最好佐证。
瞄准资源变地头为市场经过近年来多项茶事活动的成功举办,贵州绿茶已经名声在外。在助贵州绿茶打响“名号”之后,今年,南明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按照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办法措施、创新体制机制的“三创新”要求,积极思索茶事活动的新载体。
茶乡有着独具特色的茶园风光,而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南明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能不能借他人山水之长,融南明区位之优势来实现共同发展呢?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首条茶乡生态旅游线路应运而生,将市场延伸至茶园的构想借助茶乡旅游线路得以成功实现。今年3月27日,全省首条茶乡生态旅游线路首发团出发,50名来自云南、广西以及贵州各地、市、县的“黔茶有缘人”和50名新闻记者亲赴湄潭,品尝新鲜纯正的翠芽、欣赏原汁原味的茶艺表演、游览满山遍野的清幽茶香,揭开了茶乡旅游的序幕。
借力山水从自富到致富要让茶从简单的物质消费,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转型,就必须跳出茶叶抓茶业。
南明区作为外地游客来黔旅游第一中转站,有的是完善的吃住行等旅游配套设施和市场优势,缺的是留住外地游客步伐的真山真水,能不能借他人山水为我所用呢?正在大打“茶叶牌”的南明人把目光投向了小茶叶背后的大自然。
以湄潭的万亩茶园作为亮点吸引外地游客来黔旅游,南明作为全省旅游中枢的地位将进一步得以巩固,同时,前来茶园游玩的游客大多也属爱茶之人,区内20多家风格迥异的茶楼和全省最大的2个茶叶专营市场,将成为他们最好的去处,他们的到来,将为南明的消费市场注入新动力。游客到茶乡游玩所需的食住行,也势必会拉动产茶地的消费市场,让农民得到更多种茶以外的实惠。据湄潭县统计,茶乡行活动启动后,赴湄潭观光、度假的游客不断增多。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湄潭已接待游客3.2万人次。旅游收入2100万元,主要旅游指标比去年同期增长25%以上。
文化引领从“茶城”到茶城在借山水造势取得实际效果之后,即将于5月26日开幕的2009中国贵阳避暑季之南明“黔茶飘香·品茗健康”系列活动将继续“借力”于茶的内涵来办茶事活动,多角度体现“茶”与“文化”的紧密结合。
今年的活动将邀请全国各地的茶商带来不同种类的茶叶与贵州绿茶一“斗”高下,此举体现了茶的包容性;把与茶有关的知识编成教科书在辖区中小学传教,让广大中小学生从识茶、学茶的过程中感悟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礼仪,此举体现了茶的教育性;举办以茶为主题的摄影、图片、书画展活动,体现茶的艺术性;而贵州茶艺大赛及茶艺之星评选活动,则体现茶的娱乐性……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使南明的茶势越来越旺。与此同时,南明借优势,促发展的思路和做法也得到了众多产茶地的青睐,省内多家产茶大县纷纷向该区抛出“橄榄枝”,希望能借助其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进一步创新合作方式,实现共赢。
3年来,南明区坚持不懈、不断创新地对茶文化品牌进行打造,今天的南明,已经成功实现了从销售茶叶的“茶城”,向茶文化氛围浓厚、茶经济发展喜人、茶香四溢的茶城的华丽转身。